易水歌

陈子龙 〔明代〕 陈子龙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易水歌》是明末清初陈子龙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拓展古意而成哀悼诗声,先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再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然后写刺秦王的经过,最后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中国后天下宝物都集秦宫且美女钟鼓繁若云霞。全诗构制宏伟,用思深沉,立意深沉含蓄,风格慷慨悲凉,融合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而浑化无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1)沙浩浩。

苍凉古道在燕赵大地延伸,千年易水多么湍急,到处是飞舞的沙尘。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走不尽的路啊,我们送别西去复仇的荆卿;沿途的枯草,在萧瑟的风中抖动。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2)一唱心茫茫。

送行的车马随从站在路旁,分手的时刻终于来临;告别的歌声缓缓而起,壮士的心中腾升起一片苍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3)飒沓(4)飞清霜。

手拿精美的酒杯无法饮,慷慨激昂的旋律飞越在凛冽的荒原上。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5)

白虹贯日,喷射出耀眼光芒,那是上苍被壮士的精诚感动;暴君秦王面临短兵相接的处境,他仓皇奋甩衣袖越过屏风。

督亢图中不杀人(6),咸阳殿上空流血。

督亢图穷而未能报仇雪恨,咸阳殿上洒下一腔热血,可叹一片精诚。

可怜六合(7)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上下四方何等广大,美人钟鼓多如云霞,只可惜,到后来尽为秦王独霸。

庆卿(8)成尘渐离(9)死,异日还逢博浪沙(10)

荆轲壮烈牺牲,渐离被杀,但过些时日,还会有勇猛的力士与秦王相遇在博浪沙!

注释

(1)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2)骊驹:送别之歌。

(3)羽声:五音之一,其声激昂慷慨。

(4)飒沓:盛大的样子。

(5)七尺屏风袖将绝:指秦王被荆轲抓住,奋袖越过屏风才得以逃脱。

(6)督亢图中不杀人:太子丹派荆轲入秦,以献督亢之地及秦亡将樊於期之头为名,藏匕首于地图中,谋刺秦王,未遂。督亢,地名。

(7)六合:指上下四方。

(8)庆卿:即荆轲。

(9)渐离:高渐离,燕人,善击筑,与荆轲为友。燕亡,改换姓名,为人佣作。秦始皇召他入宫,把他的眼睛熏瞎了,叫他击筑。后来稍稍和他亲近。他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始皇,不中,被杀。

(10)博浪沙:《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创作背景

南明弘光时,清兵入关,朝议遣使通好,以阻清兵南下,但难得其人。时任右佥都御史的左懋第请行,至北京,被扣留。次年,清兵南下,南京失守,左萝石因拒绝降清而被害。《易水歌》此诗即诗人为此事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拼音版

shuǐ

zhàoběiyānnánzhīdàoshuǐliúshāngshāngshāhàohào

sòngjūntiáoyáo西qíntiānfēngxiāotiáochuībáicǎo

chēguānmǎnpángchàngxīnmángmáng

shǒuchíshāngnéngyǐnshēngfēiqīngshuāng

báihóngzhàotiānguāngwèimièchǐpíngfēngxiùjiāngjué

kàngzhōngshārénxiányángdiàn殿shàngkōngliúxuè

liánliùguījiāměirénzhōngyúnxiá

qìngqīngchéngchénjiànháifénglàngshā

作者简介

陈子龙

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民族英雄

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词也相当有成就,开启清词中兴的帷幕。有《陈忠裕公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