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涟乱翠,酒霏飘汗洗新妆。幽情暗寄莲房。弄雪调冰重会,临水暮追凉。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
双成夜笙,断旧曲、解明珰。别有红娇粉润,初试霓裳。分莲调郎。又拈惹、花茸碧唾香。波晕切、一盼秋光。
《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新有所盼赋以见喜》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首三句扣“清华席”,笔绾池莲及席上美人;“幽情”二句明点赏宴;“临水”二句写当时天色,谓云未破,则花亦尚未得弄影;“双成”句写旧人走,即题中“放琴客”之意;“断旧”二句皆断旧情之意,今解之以还,喻恩断情绝。“别有”二句写新人出,即题中“有所盼”之意。双成走矣,尚有云容,此为辞旧迎新之喜。“分莲”三句即“云容”调郎情景。末韵写“云容”暗送秋波。全词多用赋体,风格委婉,正是“词为艳科”之作。
风涟乱翠(5),酒霏飘汗洗新妆。幽情暗寄莲房(6)。弄雪调冰(7)重会,临水暮追凉(8)。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
秋日中的金风吹皱一池碧荷水。 佳酿飘香,饮酒后散发出来的汗水浸透了新著的夏衫。大家在水池边纳凉饮酒,琴客摘下池中新结的莲蓬,献给主人,将己一腔藕断丝连的留恋之情,寄托在这新莲之中。她又亲舒藕臂调制冰水搬到水池边给重又见面的老朋友——我消暑纳凉。天上青碧色的云层凝重不动,似在挽留月儿不要匆匆离去,主人也不忍琴客离他而去。
双成(9)夜笙,断旧曲、解明珰(10)。别有红娇粉润,初试霓裳(11)。分莲调郎。又拈惹、花茸碧唾(12)香。波晕(13)切(14)、一盼秋光。
琴客为大家吹笙助兴侑酒;几支旧曲吹完后,我忙解下身佩的玉珰,即席击节合拍,吟咏成这首新词助兴。另有红粉佳人,来席间试演《霓裳》舞,助大家作长夜之饮。琴客在分发莲子醒酒时,与之相戏。她嚼碎池中采来的新莲,戏谑地吐向与她互相调笑的酒客。风吹云气月生晕,我只盼望天上月常圆,秋光长驻,地上人久聚,欢宴不断。
(1)婆罗门引:词牌名,又名“婆罗门”“望月婆罗门”“望月婆罗门引”“菊潭秋”。以曹组《婆罗门引·望月》为正体,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郭清华:或即郭希道,为词人在苏杭时的交游,其家中有池苑。
(2)清华:疑即希道。”夏氏《系年》提及《声声慢》云:“郭希道池亭即集中之清华池馆,在苏州。”朱孝臧对清华即希道抱怀疑态度,夏承焘则肯定郭希道即郭清华。
(3)放:杜校曰:“是题‘放’字疑‘访’字之误”。
(4)琴客:古侍儿名,此则借以称人妾。
(5)风涟乱翠:莲叶随风摆舞于涟漪之上的情景。风涟(lián):风行水上成波纹为涟。
(6)莲房:莲蓬,此处代指内心。
(7)弄雪调冰:指古代的冷饮。化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公子调冰水, 佳人雪藕丝”。
(8)追凉:乘凉。
(9)双成:董双成。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善吹笙。
(10)明珰:明珠制的耳环。
(11)霓裳:即《霓裳羽衣舞》。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杨贵妃善为霓裳羽衣舞。相传仙女张云容为贵妃侍儿,当独舞霓裳,得贵妃赏识。
(12)碧唾:女子唾液的美称。
(13)波晕:原指水波,用以形容女子秋波。
(14)切:情切。
《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新有所盼赋以见喜》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从吴文英赠郭清华的《绛都春·春来雁渚》一词题序曰:“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由此可见,梦窗与郭清华是多年好友。梦窗在郭清华家遇见新知,欣而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