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杨慎 〔明代〕 杨慎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词人与其妻黄娥的离情。上片写江陵告别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的心情。全词语浅意深,辞尽情长,词中将明月人格化,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从不同角度抒写出词人的离愁别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楚塞巴山(5)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6)去棹(7)悠悠(8)。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楚地边塞与巴蜀山峰横亘在临江渡口,行人啊请不要登上江边高楼。我远行的车马和你远去的船儿相隔越来越远。只能隔着江水远望,独自一人登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9)。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10)好,偏照别离愁。

还是羡慕沙滩上多情的鸟儿,在河中的小岛上双飞双宿。今天晚上的明月是为谁留下的呢?圆圆的清朗的明月固然美好,却偏偏照耀着这有着离愁别绪的人。

注释

(1)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为双调小令,平韵格,上下片共六十字。

(2)戍:守卫边疆。此为谪戍,即充军。

(3)江陵:今湖北江陵。

(4)内:内人,妻子。

(5)楚塞巴山:指江陵渡口一带。楚塞,指的是江陵西面的南津关,因江陵在春秋时是楚国的郢都,南津关扼守西陵峡口,形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的要塞。巴山,指高耸夹峙在巴东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两岸的巴蜀山峰。

(6)征骖:驾车远行的马,也指旅人远行的车。杨慎自己将骑马南下云南。

(7)去棹:即将远去的客船。杨慎妻子黄娥将乘舟西上巴蜀。

(8)悠悠:远貌。

(9)河洲:河中的小岛。语出《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0)团团清影:圆圆的月亮,清朗的月光。

创作背景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杨慎迎娶继室黄娥,黄娥是尚书遂宁黄珂的女儿,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通经史,能诗文,善书札。与杨慎婚后,二人唱和,夫妻情笃。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秋,杨慎因“大礼议”而触怒明世宗朱厚熜,又跪门哭谏而遭下狱廷杖,旋被谪戍云南永昌卫。不久他即离京远赴贬所,黄娥伴送,由潞河南下,溯江西上至江陵,方分手相别,一归蜀地,一赴滇所。《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此首词即作于夫妻在江陵告别之时。

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shùyúnnánjiānglíngbiénèi

chǔsāishānhéngkǒuxíngrénshàngjiānglóuzhēngcānzhàoliǎngyōuyōuxiāngkànlínyuǎnshuǐshàngzhōu

quèxiànduōqíngshāshàngniǎoshuāngfēishuāng宿zhōujīnxiāomíngyuèwèishuíliútuántuánqīngyǐnghǎopiānzhàobiéchóu

作者简介

杨慎

杨慎

明代文学家、官员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