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春闺

陈子龙 〔明代〕 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点绛唇·春闺》是明代文学家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通过春光被雨打风吹去、只留得落红无数的景象,暗寓明王朝的倾覆;下片借怀人与杜鹃啼血的描写,实抒复国希望与亡国哀痛。全词比兴手法写景寄意,通篇由景生情,又融情于景,委曲以达其幽深哀婉之情,令人低徊难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满眼韶华(1)东风(2)惯是吹(3)去。几番烟雾(4),只有花难护。

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

梦里相思,芳草(5)王孙(6)路。春无语(7)杜鹃(8)啼处,泪洒胭脂(10)雨。

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注释

(1)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2)东风:春风。

(3)红:指春天的花。

(4)几番烟雾:“几番”句:指清兵入关后的一系列事变。

(5)芳草:一作“故国”。

(6)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南明的鲁王、唐王。

(7)无语:一作“无主”。

(8)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

(9)泪染:一作“泪洒”。

(10)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春闺》这首词创作于清顺治初年,收录于《湘真阁》词。《湘真阁》词保存于《倡和诗余》中。《倡和诗余》收录了云间派的主要词人陈子龙、宋徵舆、宋存标、宋徵璧、钱榖、宋思玉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陈子龙的那一卷词,名为《湘真阁存稿》。词原题为“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改,并题为“春日风雨有感”。

拼音版

diǎnjiàngchún··chūnguī

mǎnyǎnsháohuádōngfēngguànshìchuīhóngfānyānzhǐyǒuhuānán

mèngxiāngfāngcǎowángsūnchūnjuānchùlèiyānzhī

作者简介

陈子龙

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民族英雄

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词也相当有成就,开启清词中兴的帷幕。有《陈忠裕公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