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帝末京都童谣

佚名 〔先秦〕 佚名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顺帝末京都童谣》是汉顺帝末年流传于京都洛阳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揭露了东汉权臣梁冀陷害正直大臣这样真实的历史,对被冤杀的李固充满了同情、哀怜之情,对卑鄙小人得道于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全诗运用对比手法,语言鲜明有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直如(1)死道边(2)

直如弓弦,死于道边。

曲如(3)反封侯(4)

曲如弯钩,反而封侯。

注释

(1)弦: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

(2)死道边:指李固。李固曾因对策指斥时政,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被任为议郎。汉冲帝即位后,任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汉桓帝即位,被梁冀诬陷而死于狱中,并暴尸道路。

(3)钩:一般指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

(4)反封侯:指胡广、赵戒、袁汤等人。因拥立汉桓帝,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封厨亭侯,司空袁汤封安国亭侯。

创作背景

《顺帝末京都童谣》产生于东汉顺帝末年,最初见于《后汉书·五行志》,《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东汉顺帝死后,继位的冲帝、质帝各在位一年也都相继夭亡。于是,为立嗣君,宫内朝中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太尉李固忠正鲠直,主张迎立清河王刘蒜为帝,因为他是长子,且雅性聪明,敦诗悦礼。外戚、大将军梁冀则为了便于自己操纵朝政,竭力主张立年幼而昏庸的蠡吾侯刘志为帝,而其他朝官如司徒胡广等则附和梁冀。最终,梁冀沟通了白太后,在这场斗争中获胜,刘志即位为汉桓帝。就在桓帝即位的当天,梁冀就将李固免职、下了大狱,并把他杀害于狱中,而后又将李固的尸身暴露在大道边。与此同时,附会梁冀的一帮党羽如胡广、赵戒、袁汤等人被封了侯爵。京都洛阳的老百姓,为如此不公的现实而愤激难平,于是编唱了这支歌谣,作为民意和舆论的反映。

拼音版

shùnjīngtóngyáo

zhíxiándàobiān

gōufǎnfēnghóu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

先秦时期身份不明或尚未了解姓名作者的统称。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