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楼桑、故居无处,青林留在祠宇。荒坛社散乌声喧,寂寞汉家箫鼓。春已暮。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刘郎良苦。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登临感怆千古。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还自语。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征鞍且驻。就老瓦盆边,田仇共饮,携手醉乡去。
《摸鱼儿·楼桑村汉昭烈庙》是金末元初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寻访刘备故居时的所见所感,歇拍三句一字千钧,令人感叹,下片写登临怀古之思,在对诸葛亮的责备之中,透出对金朝权臣的诘难,结拍三句写自己心灰意冷,将与田舍翁共饮长醉,感情十分沉痛。全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自然浑成,如同己出。
问楼桑、故居无处,青林留在祠宇。荒坛社(3)散乌声喧,寂寞汉家箫鼓。春已暮。君不见、锦城(4)花重(5)惊风雨。刘郎(6)良苦。尽玉垒(7)青云,锦江(8)秀色,办作一丘土!
刘备,你奋斗了一辈子,到今天,连你的故处都不知何在,你不过在成都拥有一座坟墓,何苦当初呢?昭烈庙前祭祀的人群与像前香火都已经消散冷落,只能听到乌鸦的喧闹,汉家的箭鼓早已寂寞,已变成异族的天下。暮城风雨,锦城花重,刘备和他的蜀汉政权,没有经住时代的风雨的袭击。刘备历尽辛苦,据有西川,终于还是不保,听任那戴着青云的玉垒山和秀丽的锦江水,为他“办作一丘土”,埋葬了。
西山(9)好,满意龙盘虎踞(10)。登临感怆千古。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11)果谁伊吕(12)?还自语。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征鞍(13)且驻。就老瓦盆边,田仇(14)共饮,携手醉乡去。
大金建都燕京,满以为地势好,但也被迫南渡,又至灭亡,悲愤感怆。当时诸葛亮为治国的贤相又能怎么样呢?果真能与伊尹、吕尚的功业相比吗?心里想,缘于何事,也许就是这十几年来往在燕南路?征马的队伍将要停驻。算了吧,还是守着这块乡土,和农夫一起喝酒,到醉乡去寻找安乐吧!
(1)摸鱼儿:词牌名,又名“买陂塘”“双蕖怨”“迈陂塘”“山鬼谣”等。以晁补之词《摸鱼儿·买陂塘》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2)楼桑村:汉昭烈帝刘备的家乡,在今河北涿县。
(3)社:此指春社,古代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春社。
(4)锦城:锦官城,成都的别称,刘备建都于此。
(5)花重:指花被雨湿而加重。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刘郎:刘备。
(7)玉垒:山名,在今四川境内。
(8)锦江:岷江支流,自四川郸县流经成都域西南。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五垒浮云变古今。”
(9)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
(10)龙盘虎踞:形容地形雄壮险要。
(11)伯仲:不相上下。
(12)伊吕:伊尹和吕尚,旧时并称为贤相。
(13)征鞍:征马。
(14)田仇:田畴,仇通“畴”。
金末词人元好问于癸卯(1243年)九月客燕京(今北京)。这年冬天,他由燕京回太原,道出范阳(即涿县),词人凭吊了汉昭烈庙,写下了《摸鱼儿·楼桑村汉昭烈庙》该词。词人本是金代臣子,写作该词时他已是54岁的年龄,这时金已亡10年了。由于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作者在词中抚今追昔,吊古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