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乘彩舫》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词人李珣的词作,此词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写春女游莲塘,触景生情,相与戏谑的情景。全词描绘出一幅活泼俏丽的风俗画:莲塘泛彩舟,棹歌惊睡鸳,游女带香,竞折团荷,笑遮晚照而犹不忘自呈其姿容。画面绚丽明快,人物形神兼备,颇得民歌韵味。
乘彩舫(2),过莲塘,棹歌(3)惊起睡鸳鸯。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
游女(4)带香(5)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6)遮晚照(7)。
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1)南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此作前三句押下平七阳韵,后三句押十八啸韵。
(2)彩舫:画舫,一种五彩缤纷的船。
(3)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4)游女:出游的女子。
(5)带香:一作“带花”。
(6)团荷:圆形荷叶。
(7)晚照:夕阳的馀晖。
《南乡子·乘彩舫》这首令词,当作于十世纪初,是李珣前期的作品。李珣东游粤地时,共作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这是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