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儿马上吹胡笳,旌旗五色如云霞。
紫髯将军挂金印,意气平吞瓦剌家。
瓦剌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
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
左将才看收部落,前军又报缚戎王。
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
《出塞》是明朝大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表现了作者切望带兵出塞,奋勇击败瓦剌入侵者的雄心壮志。开篇四句写明军出塞时的雄壮声势;接着四句交待出征的缘由,指出明军是正义之师;再接四句描写明军势如破竹,勇往直前,平定边患,捷报频传京城的过程;最后四句表达自己志在平定边患,不求高官厚禄的高风亮节。全诗感情豪壮,气势畅达,语言率直,色彩明丽,场面壮阔,风格刚健。
健儿(2)马上吹胡笳(3),旌旗五色如云霞。
战士们在马上吹起胡笳,五色的旌旗飘扬似云霞。
紫髯将军(4)挂金印,意气平吞(5)瓦剌(6)家。
紫髯将军挂着黄金大印,意气奋发前去平定瓦剌。
瓦剌穷胡(7)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8)。
瓦剌这穷胡实在是犬豕,竟敢向边疆挠乱我百姓。
狼贪鼠窃(9)去复来(10),不解(11)偷生求速死。
像鼠狼般盗窃去了又来,不知道逃生却想来送死。
将军出塞整戎行(12),十万戈矛映雪霜。
将军整顿军队出征边塞,十万大军戈矛映亮霜雪。
左将(13)才看收部落(14),前军又报缚戎王(15)。
左翼将军才收降瓦剌军,前军又报抓了敌军首领。
羽书(16)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17)宠数优(18)。
胜利情报频频传到京城,皇帝大喜赏赐屡次增加。
不愿千金万户侯(19),凯歌但愿早回头(20)。
不是为获得千金万户侯,只愿凯旋后能功成身退。
(1)出塞:即“出塞曲”,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边塞军旅之事。
(2)健儿:壮士,此指士卒。
(3)胡笳: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类似笛子。
(4)紫髯将军:两颊上生有紫色胡须的将军。相传三国时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这里指挂帅出征的将领。
(5)平吞:平定消灭。
(6)瓦剌:明代对西部蒙古各族的总称。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东南,今新疆北部及蒙古国西部的广大地区。
(7)穷胡:瓦剌是明初逃往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的一支,故称“穷胡”。
(8)挠赤子:侵扰善良纯洁的百姓。赤子,初生的婴儿,这里指百姓。
(9)狼贪鼠窃:像狼那样,像鼠那样盗窃。
(10)去复来:往返多次。
(11)不解:不知道。
(12)戎行:军队。
(13)左将:左翼将军。
(14)部落:指瓦剌的军队。
(15)戎王:瓦剌军队的首领。
(16)羽书:紧急情报。
(17)天颜:皇帝的脸色。
(18)宠数优:指宠赏。
(19)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泛指高官厚禄。
(20)回头:过平民的生活。
十五世纪初至中叶,瓦剌部落逐渐强大,不时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于谦出任兵部尚书,入主兵部后,他力主加强边境防备,反击瓦剌的入侵。《出塞》此诗正是表现其切望带兵出塞,奋勇击败瓦剌入侵者的雄心壮志之作。
《出塞》此诗开篇四句写明军出塞时的雄壮声势。诗一开头就是气吞万里,如火如茶的出征场面。前两句分别写壮烈辉煌的声和色。此次行军出塞不是夜行衔枚,也不是旗冻不翻,而是铺天盖地,士气昂扬。紧接出征场面,诗人突出刻划挂帅的紫髯将军,他佩挂金印,气吞如虎,双眸直指瓦剌。诗起首气势即不凡,渲染出出征时的豪气。第二节四句,写这勇气的由来。原来,这次军事行动不是穷兵黩武,而是自卫还击。敌人胆大妄为,一再扰边滋事,真是“不解愉生求速死”。这节不仅从敌方侵扰写实了己方出征的意气,也为下一节的轻取速胜铺平了道路。于是第三节四句实写战况,战前将军严整军队,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左锋才收部落,前锋又缚戎王。既见士卒之骁勇,又见将领之善战。这样的军队对付野心勃勃的侵扰者,所到之处,自然势如破竹,锐不可挡,而捷报频传。最后一节写战争获胜神州为之鼓舞,天颜为之喜动的情景。这多少带有意愿性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一种意念。胜利归来,自然要赏千金币,封万户侯了。但是这些胜利者“但愿早回头”。这种思想境界也可以说明他们英勇必胜的原因。然而历史上为战而战,“荣身”误国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战争可以是争权夺利的工具,是镇压异己的手段,也可以是反抗强暴,谋求和平自由的方法。战争的性质与结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为反击侵略、抵御外侮、维护和平、消灭罪恶而进行的正义之战,永远是大义凛然,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真正的明士为正义而战,为和平前胜,为生活而归。他们“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孙子·地形》),记功加勋,不是他们的目的,功成身退,才是他们的归宿。这正是中华民族久唱不衰的凯旋之歌。
这两首诗一个显著的特色是气势充沛,笔力遒健。诗的开头即先声夺人,“健儿马上吹胡笳”。参照唐代边塞诗的有关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几处吹笳明月夜”(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可知这“健儿马上”的胡笳声中,表现了出征将士激昂慷慨、豪迈乐观的气度。而“旌旗五色如云霞”,则给苍凉灰暗的大漠涂了云霞般的五色,那是火红的战旗席卷大地。开头两句,有声有色,一下就把高昂的战斗激情推向了顶峰。又如老将的意气,穷胡的自不量力,十万大军的戈矛映雪,战时的捷报频传,都写得豪气逼人。再如最后一节,通过神州捷奏,天颜喜动,自上而下,极力渲染出胜利的重大。而最后的“不愿”和“但愿”的强烈对照,则突出了凯旋将士卓然不凡的阔大胸襟。全诗气势畅达,风格刚健,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入海。
这首诗再一个特色是语言虽简直明白,但形象鲜明生动,含义甚为丰富深刻。如“将军”一词反复出现,这本是写诗的一忌,但这里却能巧于用拙,不避重复,各具妙用,犹如红线贯穿。“紫髯将军挂金印,意气平吞瓦剌家”,写出征将土同仇敌忾,气吞万里。“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写将军指挥若定,军纪严明。““将军”一词在诗中反复出现但并不给人以突出主帅之感,他的威严和力量完全融入和存在于亿万军民之中,又通过他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和力量。
此外,这首诗四句一韵,韵随事转,情韵相生,脉络分明,详略得当,都颇具匠心。总而言之,此诗以理想为发端,以现实为终结,抒发了诗人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表明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大战争观,体现了丰富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