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捣衣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南乡子·捣衣》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鸳鸯瓦遭秋霜无情打击,主人公想遥寄寒衣却暗自神伤,下片写主人公“怯空房’’的“凄凉”景况,以至“断肠”的愁苦之情。全词层层递进,呈现出一种“灰色”的格调,感人至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鸳瓦(3)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支枕怯空房(4),且拭清砧(5)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注释

(1)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2)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3)鸳瓦:即鸳鸯瓦。

(4)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5)清砧: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创作背景

该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与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达对挚友吴兆骞的思念和感情,吴兆骞与作者文坛齐名。私交甚厚,不料却因江南乡试作弊案牵连,为仇人诬陷,被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手足知己,遭此大难,诗人自是牵挂于怀,忧绪百端。但是当时是个动辄得咎的年代,江南形势十分险恶,所以只得借这“捣衣”旧题,从吴氏之妻万采真的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拼音版

nánxiāng··dǎo

yuānxīnshuānghánzhuǎnshāngjiànshuōzhēngróngshòuduānxiāngmènghuíshíliàng

zhīzhěnqièkōngfángqiěshìqīngzhēnjiùyuèguāngshìshēnqiūjiānliángyuèdào西nángèngduàncháng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