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角声哀咽》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上片前二句写旅途的艰辛凄清,下片仍是前景后情,前二句写眼前之景,后二句忽以追忆去年今日之情景收束。全词跌宕婉曲,转折入深,这在小令中是极难得的。
角声(2)哀咽,襆被(3)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4),禁得番番离别(5)。
号角声声,音调凄哀,我收拾行装,踏着残月的清光,出门匹马远行。年华飞逝,弹指间青春不再,又怎禁得起年年与你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6),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7)下归来。
催马扬鞭,尘埃中穿过在乱山,徘徊寻路。蓦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归途经过十三陵。
(1)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2)角声:画角之声,画角一个是古代一种管乐器,古时军中多用它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因此在古诗词中,它也常作为边地孤寂空旷的意象。
(3)襆被:用包袱捆上衣被。《晋书·魏舒传》:“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智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此处则是取马背上驮着行李之意,谓旅途之艰苦。
(4)电掣:本意是闪电,这里是说那些逝去的年华如闪电般飞快。
(5)禁得番番离别:忍受着一次次的离别。禁得:忍受得住。番番:一次又一次。
(6)一鞭冲破黄埃:谓一抹斜阳照在了滚滚黄尘上。
(7)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
《清平乐·角声哀咽》这首词是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十月时所作,当时,纳兰正值二十二岁,已被康熙皇帝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而这一年,距妻子卢氏去世已过去了两个春秋。彼时,纳兰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却对求之而不能长久的爱情流连向往,故作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