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木兰花慢·游三台》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这是一首怀古词,它通过对邺都三台的描写和历史追述,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词中将邺城昔日峥嵘壮伟的形象与暮雨珠帘、秋香桂树的绮丽风光加以对比,又将曹操风云奔走、惨淡经营的历史功绩与其死后西陵墓地青青茂盛的乔木对照着写,且这数者有实有虚,虚实相形,笔势腾挪变化,故极富扬抑顿挫之美。而总体上以健笔壮语写悲怀,于雄阔高朗的意境中,寄托无限的“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使忧患、反思并存。
拥岧岧(2)双阙(3),龙虎气(4),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5)。台城(5),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拥有这样高耸入云的宫殿台楼,显得大有天子之气,郁郁葱葱,无限峥嵘。想象秋天的时候,在珠帘外的飘飘暮雨中和香气四逸的桂树间,回顾故都邺城的情景。站在台城之上,我为谁而向西眺望?只听到哀婉的琴弦弹奏的乐曲像自己平生的遭际一样凄凉。原来只晓得江山如画,没想到自然规律是如此的无情啊。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6)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7)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8)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曹操风云际会,在战争中奔波了十年,真是惨澹经营啊。我试问对酒当歌的曹操墓上,要虚名又有什么意义呢。邺城故都的乔木依然青翠,我惆怅地望着曹操的陵墓,这历史的遗恨什么时候才能平息。怎么才能像鲍照那样拥有雄健的文笔,为你再写一篇类似于《芜城赋》那样的作品呢。
(1)三台:即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旧址在临漳县西南,为三国魏邺都胜迹。《地理通释》:“邺城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其中曰铜雀台、南则金虎台、北日冰井台。”
(2)岧岧:高峻的样子。
(3)双阙:立于宫庙门前的双柱。
(4)龙虎气:天子之气。
(5)台城:宋·洪迈《容斋随笔》载晋宋年间谓朝廷禁省为台,称禁城为台城。这里指邺城故都。
(6)曹侯:曹操。
(7)西陵:曹操的陵墓,在古邺城西北。
(8)参军:指鲍照,南朝宋人,字明远,因曾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人称他为鲍参军。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赋里借用西汉时吴王刘濞叛乱失败之事,讽刺了竟陵王叛乱所带来的灾祸。
词人在《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一文中谓:“岁丙午,某过彰德。”彰德府治所在安阳(今河南安阳),临漳是其属县。邺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县西南邺镇东,距安阳较近。金都汴梁失陷后,词人于衷宗天兴二年(1233)四月被蒙古军押解出京,羁管聊城。以后又辗转生活于冠氏一带。以金朝遗民而凭吊魏都,必然触目兴感,于是写下了《木兰花慢·游三台》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