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斑如此。之于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尧羊蜚从王孙行。
《雉子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写雉鸟对雉子的爱护之情和死别之痛,蕴含与亲人生离死别之情,是一首以人格化动物为描述对象的寓言诗。全诗融以想象,耐人寻味,雉母之慈爱,雉子之无知,恍然如见,跃然纸上。
雉子(1),斑(2)如此。之于雉梁(3)。无(4)以吾(5)翁孺(6),雉子(1)。知得(7)雉子(1)高蜚(8)止。黄鹄(9)蜚(8),之以千里(10),王可思(11)。雄来蜚(8)从雌,视子趋(12)一雉。雉子(1),车大(13)驾马滕(14),被王送(15)行所(16)中。尧羊(17)蜚(8)从王孙(18)行。
雉鸟此刻是这样得意,她赞叹小雉子的羽毛斑斓美丽。她叮咛小雉子要格外留意,只可到有粟梁的地方觅食嬉戏。千万不要过分淘气,更不要碰上万恶的人类。小雉子刚离开就被人捉去,雌雉焦急地到处寻觅。她羡慕黄鹄有旺盛的力气,振翅翱翔可一飞千里。雄雉得知这不幸的消息,赶来和雌雉飞翔在一起。“小雉子呀!”伴随着呼喊是悲哀的哭泣。小雉子被关在华贵的车里,被王孙朝天子所在的地方送去。雉鸟知道再也无法和小雉子相聚,还是紧随着车子不舍依依。
(1)雉子:野鸡雏,小野鸡。雉,野鸡。
(2)斑:斑斓。意指老雉呼唤小雉,夸赞他羽毛斑斓好看。
(3)雉梁:野鸡寻觅粱粟之所。梁,同“粱”。“之于雉梁”就是说去到野鸡可以吃粱粟的地方。
(4)无:同“毋”,戒禁之辞。
(5)吾:同“俉”,迎,接近;一说通“晤”。
(6)翁孺:老人和孩童,泛指人类。
(7)知得:犹言“得知”。
(8)蜚:同“飞”。止,语助词。
(9)黄鹄:黄鹤。
(10)以千里:以千里计算,极言飞速之快。千里,原作“重”,“重”字旁有“千里”两个小字,“重”当为“千里”之误,《宋书》及左克明《古乐府》均作“千里”,据改。
(11)王可思:王(wàng),同“旺”,指旺盛。思:羡慕。此是老雉赞其子飞行有力,如黄鹤一举千里,精力旺盛,令人羡慕。按:唐吴兢《乐府解题》引此两句无“王可思”三字,于文理较易理解。
(12)趋:靠近。一雉,这里的“雉”指雉媒。古时捕猎,常以笼养之相诱,谓之“媒”。
(13)车大:车夫。
(14)滕:通“腾”,驰。
(15)王送:疑作“生送”,犹今言“活的送往”,就是活生生地送去。
(16)行所:天子出行所往之处,也称“行在”或“行在所”。
(17)尧羊:同“翱翔”,振翅飞翔。
(18)王孙:指猎获雉子的贵人,和雉子同在车上。飞随王孙也就是飞随雉子。
《雉子斑》这是中国早期的一首寓言诗,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在《乐府诗集》中编入鼓吹曲辞。陈沆《诗比兴笺》认为此诗“刺时也。上以爵禄诱士,士以贪利罹祸,进退皆不以礼,贤者思遁世远害也”。其作者以及创作时间难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