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同 〔宋代〕 文同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早晴至报恩山寺》是北宋诗人文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的是诗人从早至晚山游所见的情景。诗首联记叙诗人攀登险唆盘的山间小路,拂松穿竹登上山顶的过程;颔联描写登山后所见的优美景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属对工巧,是诗情画意的结合;颈联由写景转为农家生活的记事,表现了诗人对稼穑农事的关心;尾联仍是叙中有景,诗人走出村庄,在暮色中山上的牛羊正向村庄走去,自己则听凭着马儿信步而行,踏着月色归来,又是一幅清辉步月图。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从清写到傍晚,结构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山石巉巉(1)磴道微(2),拂松穿竹露沾衣。

我拨开松枝穿过竹林踏上了高峻的山间石径,挂满了露珠的松枝竹叶打湿了衣裳。

烟开(3)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晓雾散去,一对海鸥飞落在远处浩渺的水面;旭日东升,阳光照在高高的林枝上,惊飞了一只美丽的雉鸟。

大麦未收治圃晚(4),小蚕犹卧(5)桑稀。

田里的大麦尚未收割,是因为今年的庄稼种时没有赶早;幼蚕仍在安然盘卧,是因为可以采摘的桑枝已经稀少。

暮烟已(6)牛羊下(7)信马(8)林间步月归。

夕阳西下,伴着牛羊归去,云烟把大地笼罩,我也牵着马儿踏着月色,走在了归家的林间小道。

注释

(1)巉巉:巉(chán):山势高峻貌。

(2)磴道微:指石梯连续的细小山路。

(3)烟开:烟雾散开。

(4)治圃晚:因大麦尚未收割,故种植蔬菜晚了。治圃,种植蔬菜。

(5)斫:砍。这里作“采”字解,指采桑。

(6)合:此为笼罩的意思。

(7)牛羊下:指放牧归来。

(8)信马:任马行走,让马自由自在地驼着我走。

创作背景

文同是北宋的诗人兼画家,常融诗画艺术于一体,《早晴至报恩山寺》此诗即是诗人反映家乡生活的诗画艺术作品,记录诗人从早至晚山游之所见。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拼音版

zǎoqíngzhìbàoēnshān

shānshíchánchándèngdàowēisōngchuān穿zhúzhān

yānkāiyuǎnshuǐshuāngōuluòzhàogāolínzhìfēi

màiwèishōuzhìwǎnxiǎocányóuzhuósāng

yānniúyángxiàxìnlínjiānyuèguī

作者简介

文同

文同

北宋著名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梓潼(今四川梓潼县)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曾任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洋、湖等州。为人操韵高洁,襟怀洒落,为司马光、苏轼所敬重。善画竹,常融诗画艺术于一体,颇有创造。诗风质朴、自然。有《丹渊集》四十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