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是唐代诗人王维题赠给其堂弟王絿的诗作。此诗借劝诫从弟之词,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流露出了他欲辞官归隐之意。全诗发言旷远,近乎直抒胸臆,却又寓意于境,心灵与自然相通,极富艺术感染力。
少年识事(3)浅,强学(4)干(5)名利。
年青时我涉世太浅,勉力追求功名禄位。
徒闻跃马(6)年,苦无出人(7)智。
只为听信跃马年华,却恨没有超人智慧。
即事(8)岂徒言(9),累官(10)非不试。
面临世事哪只是说说而已,累积仕历也并非不被任用。
既寡遂性(11)欢,恐招负时(12)累。
既已缺少任我本性的快乐,恐怕还要招来背时的牵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明净的冬日可见远处群山,凝雪覆盖了山林的苍翠。
浩然出东林(13),发我遗世(14)意。
走出城东树林只见一片洁白,更触发了我遗落尘事的心意。
惠连(15)素清赏(16),夙语尘外(17)事。
我惠连弟素有清高情趣,早就谈起过世外的情事。
欲缓携手(18)期,流年(19)一何(20)驶。
想要延缓携手同隐的日期,可流年多么容易消逝。
(1)从弟:堂弟。汉贾谊《治安策》一:“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司库员外: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
(2)絿:王絿,王维的堂弟,生平不详。
(3)识事:了解事实;懂得事理。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夫识事未精,而轻为著述,此其不知量也。”
(4)强学:勤勉地学习。《礼记·儒行》:“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5)干:追求,追逐。
(6)跃马:指获取功名富贵。多指科举应试。唐陈子昂《赠严仓曹乞推命录》诗:“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
(7)出人:超出常人。《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
(8)即事: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9)徒言:空话;说空话。《孔丛子·抗志》:“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
(10)累官:谓积功升官。《宋史·赵挺传》:“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
(11)遂性:顺适性情。南朝宋鲍照《答客诗》:“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
(12)负时:违时;不合时宜。
(13)东林:东边的树林或竹林。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14)遗世:遗弃人世之事。常说明人的离世隐居,修仙学道,有时也用作死亡的婉辞。这里作离世隐居讲。孙绰《游天台山赋》:“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之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15)惠连:指南朝宋谢惠连。惠连幼聪慧,族兄灵运深加爱赏。后诗文中常用为从弟或弟的美称。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16)清赏:谓清标可赏。《晋书·王戎传》:“浚冲清赏,非卿伦也。”
(17)尘外:犹言世外。唐孟浩然《武陵泛舟》诗:“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18)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
(19)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20)一何:多么。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这是一首言志诗篇,写作年间为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罢相,王维对政治热情退减,这一段时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转折点,是他后半生过上半官半隐生活的关键。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时期,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这首诗的开篇,干脆利索,开门见山,一气呵成,将诗人内心愤懑苦恼的矛盾心理悉数展现在读者眼前。前八句直抒感慨,亦是对诗人前半生仕途的总结。少年气盛之时,不谙世事,尽力苦学只为求取功名利禄。行至途中,回首走过的仕途,却是那般苦不堪言。“强学”、“徒闻”、“苦无”、“岂徒言”、“累官”、“寡”、“恐遭”,这一连串如泻闸之水般喷涌而出的用词,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苦闷之情。在这开门见山的畅吐背后,不难想象出诗人仕途跋涉中的艰辛与烦恼,那苦不堪言的心情,身心俱碎的状态。然处在这样的仕途漩涡里,又是岂能奈何得了的。想要“遂性欢”,却又害怕遭来“负时累”。面对世俗纷繁的厌倦,对现实世界的进退维谷,矛盾交织的内心挣扎,低首徘徊的他,究竟又该何去何从。前八句一泻而下的倾诉,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遗漏无疑,在读者面前勾画出一位茫然徘徊,为人生追求而苦闷的仕者形象。
诗的后八句,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描绘出一幅清新高渺、晶莹剔透的画面,压抑沉重的氛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画面,清冬的远山,清晰可见,晶莹的雪花,将苍翠的山林覆盖,天地间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几许透亮,几许静穆。如此心旷神怡之境,将尘世的繁杂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化为乌有,这才是他真正渴望追求的境界。“皓然出东林,发我遗事意。”这是此番自然景象给诗人的启迪,亦是诗人内心最深的夙愿。末两句是劝诫堂弟之语,堂弟素来追求高雅之趣,早年极言追求“尘外”之意,却仍陷世俗之中,诗人想与堂弟携手共同隐退而居,却怎奈世俗纷扰,仍有故得延缓归期,然时光却转瞬即逝,匆匆而过。末句看似对堂弟的规劝,实则也是对自己进退两难境地的慨叹,忧谗畏祸的心情溢于言表。
此诗发言旷远,用笔委婉。前后部分的巧妙转折,是一个诗人心灵与自然对话的过程,自然的开阔之境将他从苦闷之际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