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居善地,心善(4),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5)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1)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2)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3)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4)渊:沉静、深沉。

(5)尤:怨咎、过失、罪过。

拼音版

dàojīngzhāng

shàngshànruòshuǐshuǐshànwànérzhēngchùzhòngrénzhīsuǒèdàoshànxīnshànyuānshànrényánshànxìnzhèngshànzhìshìshànnéngdòngshànshíwéizhēngyóu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