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

苏轼 〔宋代〕 苏轼

余过吴兴,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 作此词戏之。

惟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直写友人生子,表示庆贺祝颂。下片写宴会的欢快气氛,语言诙谐风趣,尤其结末用晋元帝生儿子从臣岂能有功的笑话,用得适当得体,并富有幽默感,文字中洋溢着欢乐气氛和作者自身开朗而诙谐的性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余过吴兴,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 作此词戏之。

惟熊佳梦(1)释氏(2)老君(3)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4)

吉祥的梦相追相随,释氏老君亲自抱着小儿送来。小儿壮气横秋,未满三天已经气势强盛,好似能吞下一头牛。

犀钱玉果(5)利市(6)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7)

席上散发了犀钱玉果,喜钱喜果平分到四座宾客手中。多谢多谢,我这是无功受赏了,生孩子这件事情,怎么会有我的功劳呢?

注释

(1)惟熊佳梦:《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佳梦,男子之祥。”此用来指李公择得好梦生子。维,即“惟”。

(2)释氏: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后称佛姓释迦氏,简称释氏。

(3)老君:指老子,道家创始人,后世道教尊崇其为鼻祖。民间有生子为神佛抱送的说法,这里是沿用。

(4)未满三朝已食牛:这里指婴儿食量大。

(5)犀钱玉果:此指为洗儿钱、洗儿果。宋时育子满月的习俗。

(6)利市:欢庆节日的喜钱,此指喜儿钱。

(7)侬:江苏浙江方言称你为“侬”。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当时李常任湖州知州,苏轼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经过湖州,于是偶获机缘,参与了李常的洗儿宴,写下这首词。诗词中的应酬作品,绝大多数是内容空泛的陈词滥调,有些比较高明的作品,也不过是用上一些典故敷衍成篇而已,即大手笔也不免。题前有一段作者的自注,把原委说得很清楚。由于他们的交谊,已达到“忘形到尔汝”的程度,所以“作此词戏之”,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开开玩笑的作品。

文学赏析

《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这首词是作者与老友应酬之作,有戏谑之意,但也能见出作者性格中开朗而诙谐的一面。

起首两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的诗句,但把杜诗「吉梦」字面的来历「维熊佳梦」四字,以「梦」字叶「送」字。这样原本烂熟的典故,却也锤炼得别有一番风味。三、四两句,以夸诞大言,善颂善祷。「气横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气横秋」,结合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的「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而改用一「壮」字,切合小儿特点。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但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的句子。上阕四句,大多是从杜诗中借来,但一经作者熔铸,语言更觉矫健挺拔。

下阕首、次二句「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写的是古时「三朝洗儿」的热闹场面。三朝洗儿,古时习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会宾客,作汤饼之宴。席上散发喜钱喜果,叫作「利市」。喜钱用之于汤饼宴上者俗称「洗儿钱」。据说唐明皇曾赐给杨贵妃洗儿钱,又见于唐王建的《宫词》,可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三、四两句才转入调笑戏谑。题下作者自注引秘阁《笑林》说:「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作者把这个笑话,隐括成为「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把晋元帝、殷羡两人的对话变成自己的独白,把第二人称的「卿」字换成第一人称的「侬」(我)字,意思是多谢,多谢,我是无功受赏了,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该着我有功呢?语言幽默风趣,谑而不虐,结果此语一出「举坐皆绝倒」,确实不是作者在自我吹擂。在这篇作品中,虽然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可言,但如果把眼光放在另外一个角度,看作者语言吐属的典雅得体,看他隐括前人诗句的技巧,是那么娴熟,老练,再看文字中所洋溢的欢乐气氛和作者自身开朗而诙谐的性格,岂不是一种精神享受。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