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写乘船行于江中,傍晚遇到雪时的情景;后四句重在写人,江中渔翁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渐隐于暮雪之中。全诗动、静相同,意境高远,于浩浩苍茫中寓足了清逸神妙的韵致,抒发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切感悟,寄托了自己淡泊闲远的心志。
长空卷玉花(1),汀洲(2)白浩浩(3)。
万里长空飘卷着如玉般的雪花,水中的小洲积雪洁白如银。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4)如晓。
南去的大雁早巳不见踪迹,黄昏时层叠的山崖同早晨一样光明。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5)道。
渔翁感到了寒冷想要归去,但回巴陵的道路已分辨不清。
坐(6)睡船自流,云深一蓑(7)小。
因为渔翁乏困自任孤舟漂流,白云深处闪出一点蓑衣背影。
(1)玉花:雪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月启》中“玉雪开六出之花”意。
(2)汀洲:水中小片陆地。
(3)浩浩:广大貌。
(4)暮:黄昏,傍晚。
(5)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6)坐:因为。
(7)蓑:蓑衣,雨具名,多以蓑草(即龙须草)制成。这里代指渔翁。
《江天暮雪》该诗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诗人出使安南途经湖南橘子洲时看到眼前的景象,是为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逐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