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柳永 〔宋代〕 柳永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是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羁旅者孤眠惊梦的情事,初夜小饮,愁随酒醉,而中夜惊起,面对霜天秋风、孤灯摇曳,更加愁苦凄凉。下片写酒醒后不能入眠的苦状,空床辗转,追想与情人的旧梦,可惜不能相见,心绪烦乱而又无可奈何。全词采用铺叙、倒叙、对比、衬托等手法,用通俗凝练的口语将天涯羁旅的孤独和相思却不能相见的痛苦表现得惟妙惟肖。通篇前后照应,脉络清晰,语言质朴,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昨宵里、(1)和衣睡(2)。今宵里、又(1)和衣睡(2)。小饮归来,初更(3)过、醺醺(4)醉。中夜(5)后、何事还惊起。霜天(6)冷,风细细。触疏窗(7)、闪闪灯摇曳(8)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空床展转(9)重追想,云雨(10)梦、任欹枕(11)难继(12)寸心(13)万绪,咫尺千里(14)。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15)意。未有相怜(15)(16)

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注释

(1)恁:如此,这样。

(2)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足见寂寞无聊之极。

(3)初更:入夜不久。古代夜间报时,击更鼓为号,一夜之间报时五次,一次为一更,共五更。

(4)醺醺:酣醉貌。

(5)中夜:半夜。

(6)霜天:秋天。

(7)触疏窗:指风透过窗户。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

(8)摇曳:晃动,摇晃。

(9)展转:即“辗转”,翻来覆去的样子。

(10)云雨:指男女欢合。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11)欹枕:斜倚枕头。欹,倾斜。

(12)难继:指梦境难续。

(13)寸心: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14)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15)相怜:相爱。

(16)计:办法。

创作背景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该词具体作年不详,大约是柳永流寓江南,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时所作。北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有所加强,同时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传统思想表示偏离与破坏。市民们不愿受儒家礼法的约束,争取自由恋爱,然而这是封建婚姻制度所不容许的,因此市井青年男女陷于矛盾的处境。柳永是北宋初年市民阶层的代表之一,他与秦楼楚馆的关系比较密切,在《乐章集》中留下了较多风情缱绻的艳情词。该词是柳永以羁旅者独白的口吻倾吐离情别绪之作。

拼音版

luóménlìng··zuóxiāonènshuì

zuóxiāonènshuìjīnxiāoyòunènshuìxiǎoyǐnguīláichūgēngguòxūnxūnzuìzhōnghòushìháijīngshuāngtiānlěngfēngchùshūchuāngshǎnshǎndēngyáo

kōngchuángzhǎnzhuǎnchóngzhuīxiǎngyúnmèngrènzhěnnáncùnxīnwànzhǐchǐqiānhǎojǐngliángtiānkōngyǒuxiāngliánwèiyǒuxiānglián

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有《乐章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