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蕣华浓》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词写该女子妆饰之美、容貌之艳、歌声之亮、舞姿之婀娜。上阕写歌妓容貌。此歌妓正当青春年华,眉黛弯浅,秋波如水,容貌之艳丽,酒宴上的宾客恍然有遇仙之感受。下阕写歌妓歌舞。歌声响遏云霄,舞袖飘拂如雪花,晓莺春柳都无法与之媲美。歌舞之间,歌女又有愁眉,隐隐透露出心事,此处无非是离愁别绪。此词词笔美妙轻盈,意境玲珑剔透。
蕣华(1)浓,山翠浅(2)。一寸秋波如剪(3)。红日永(4),绮筵(5)开。暗随仙驭(6)来。
木槿花盛开,群山苍翠,水面上泛起层层细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举行的华宴,吸引了驾鹤而来的仙人。
遏云声(7),回雪袖(8)。占断(9)晓莺(10)春柳(11)。才送目(12),又颦眉(13)。此情谁得知。
歌女高亢的歌声似乎阻止住了天上的行云,她们舞姿轻盈,雪袖飘飞,赛过了晓莺的娇啼和春柳的婀娜。歌女们为客人表演助兴,可她们内心的忧愁烦恼又有谁能理解呢。
(1)蕣华:木槿花,夏秋两季开花,朝开暮敛。往往用来比拟女子容貌,暗含红颜短暂之意。华:古通“花”。
(2)山翠浅:比喻眉黛浅淡象远山。山翠:指女子翠眉。远山眉是古代女子喜爱的妆饰,将眉毛画得如同浅淡的远山。
(3)如剪:目光锐利。
(4)日永:长日。永:长,久。
(5)绮筵:丰美的酒宴。
(6)仙驭:仙人乘骑之物,一般指鹤。驭:驾驭。
(7)遏云声:声音高遏行云。据《列子·汤问》记载的故事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自以为学好了要回家,秦青在郊外为他送行,抚节悲歌,声振林木,高遏行云,薛谭这才知道没有学好,不敢再说回家的事了。遏:阻止。
(8)回雪袖:喻舞姿若雪花飘拂。
(9)占断:占绝,完全据有。断:禁绝。
(10)晓莺:喻歌声之清圆宛转。
(11)春柳:舞姿像春日柳枝一样轻盈婀娜。
(12)送目:传递眼色。
(13)颦眉:皱眉,愁眉。
《更漏子·蕣华浓》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宋代沿袭旧制,设歌妓制度。歌妓分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种,其主要职能是在公私宴席上娱宾遣兴,侑酒佐欢。晏殊作为“太平宰相”,经常流连于歌台舞榭、酒会筵席,接触了不少歌妓。历来的歌妓词,大都着力于描绘歌妓的姿色和才艺,晏殊此词也不例外,在思想内容上并无什么开拓,但因其比喻工巧,读来自有一番风味。
上片描写歌妓之色。这位歌妓是随着达官贵人的车骑而来,准备在筵席上表演歌舞的,按照时间顺序,应该先写其临,次写其色。但词人却匠心独运,有意打破惯常结构,先以浓墨重彩刻画歌妓的美貌娇颜,再补足一笔,叙写其是”暗随仙驭”来赴“绮筵”的。如此笔墨,使得这位歌妓成为筵席上的主角,突出了她的华美亮相、惊艳姿色留给词人的深深印象。“葬华浓”三句以比喻形容歌妓的美貌。“蕣华”沿袭诗经旧例,以蕣华比喻歌妓的娇艳。继之分以山、水形容女子眉、眼,亦是诗词中的惯例。妙在“一寸秋波如剪”,能够化古为新。“一寸”言眼睛之形,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秋波”言眼睛之清,四季之水,秋水最为滢澈。“如剪”言眼睛之神,谓其锐利明怏有如剪刀,有化虚为实之妙。古人常有此等妙语,如“剪剪清风阵阵寒”(王安石《春夜》)。“红日永”三句则补叙歌妓来踪,说是今日此地举行盛大宴会,这位歌妓在晏府侍女的引领下,悄然来到筵前,准备表演节目以助兴。值得注意的是一“暗”字。歌妓身份卑微,近同奴仆,以歌舞为业而博人愉悦。用此“暗”字即点出她们作为主人陪侍的身份,非复唐明皇时杨家姊妹矣。
下片描写歌妓之艺。“遏云声”三句表现歌妓歌舞之美。“遏云声”即响遏行云之义,谓歌声美妙,使行云为之驻留不前。词人形容之不足,复以“占断晓莺春柳”喻之,谓歌妓拥有春日黄莺的美妙歌喉,听其高歌一曲,眼前似乎浮现出烟柳披拂,黄莺乱飞的春景。下边三句则由形入神,略点歌妓内心世界。歌妓“送目”(纵目)、“颦眉”(皱眉),若有所思,若有所怨,但是她们的内心世界没有谁明白。晏殊作为官僚,与歌妓分属于两个阶层,他虽然同情她们,但是毕竟不能真正了解她们。然而从“此情谁得知”的问句中,体现出晏殊对歌妓的不幸与痛苦的关心。
《更漏子·蕣华浓》此词写一位能歌善舞的歌妓。一上来的三句,用比体描绘她娇美的容颜,宛如一幅美女肖像图。颜如蕣华,眉似翠山,眼含秋水,这三个比喻都不是作者的发明创造,而是古诗文中形容美人的陈词滥调,但经作者加以组接点化,却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下片则专写这位歌妓在筵席上的表演,而其描写又分为两个层次。过片三句,写此女精彩的歌舞技能。歌声遏云,舞袖回雪,歌声圆转清脆如莺啼,舞姿轻盈婀娜似春柳,这四组意象,也属前人多次用过的,未能给人以新鲜感。唯后一个层次,写此女在筵上强作欢乐的复杂心态,是此词中的一点创新。凡此类词,皆为欢场即席应歌之作,所写人物和情事多是类型化、普泛化的。大晏词中颇多此种平庸之作,这是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娱乐习尚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