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蕣华浓

晏殊 〔宋代〕 晏殊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更漏子·蕣华浓》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词写该女子妆饰之美、容貌之艳、歌声之亮、舞姿之婀娜。上阕写歌妓容貌。此歌妓正当青春年华,眉黛弯浅,秋波如水,容貌之艳丽,酒宴上的宾客恍然有遇仙之感受。下阕写歌妓歌舞。歌声响遏云霄,舞袖飘拂如雪花,晓莺春柳都无法与之媲美。歌舞之间,歌女又有愁眉,隐隐透露出心事,此处无非是离愁别绪。此词词笔美妙轻盈,意境玲珑剔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蕣华(1)浓,山翠浅(2)。一寸秋波如剪(3)。红日永(4)绮筵(5)开。暗随仙驭(6)来。

木槿花盛开,群山苍翠,水面上泛起层层细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举行的华宴,吸引了驾鹤而来的仙人。

遏云声(7)回雪袖(8)占断(9)晓莺(10)春柳(11)。才送目(12),又颦眉(13)。此情谁得知。

歌女高亢的歌声似乎阻止住了天上的行云,她们舞姿轻盈,雪袖飘飞,赛过了晓莺的娇啼和春柳的婀娜。歌女们为客人表演助兴,可她们内心的忧愁烦恼又有谁能理解呢。

注释

(1)蕣华:木槿花,夏秋两季开花,朝开暮敛。往往用来比拟女子容貌,暗含红颜短暂之意。华:古通“花”。

(2)山翠浅:比喻眉黛浅淡象远山。山翠:指女子翠眉。远山眉是古代女子喜爱的妆饰,将眉毛画得如同浅淡的远山。

(3)如剪:目光锐利。

(4)日永:长日。永:长,久。

(5)绮筵:丰美的酒宴。

(6)仙驭:仙人乘骑之物,一般指鹤。驭:驾驭。

(7)遏云声:声音高遏行云。据《列子·汤问》记载的故事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自以为学好了要回家,秦青在郊外为他送行,抚节悲歌,声振林木,高遏行云,薛谭这才知道没有学好,不敢再说回家的事了。遏:阻止。

(8)回雪袖:喻舞姿若雪花飘拂。

(9)占断:占绝,完全据有。断:禁绝。

(10)晓莺:喻歌声之清圆宛转。

(11)春柳:舞姿像春日柳枝一样轻盈婀娜。

(12)送目:传递眼色。

(13)颦眉:皱眉,愁眉。

创作背景

《更漏子·蕣华浓》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宋代沿袭旧制,设歌妓制度。歌妓分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种,其主要职能是在公私宴席上娱宾遣兴,侑酒佐欢。晏殊作为“太平宰相”,经常流连于歌台舞榭、酒会筵席,接触了不少歌妓。历来的歌妓词,大都着力于描绘歌妓的姿色和才艺,晏殊此词也不例外,在思想内容上并无什么开拓,但因其比喻工巧,读来自有一番风味。

拼音版

gènglòuzi··shùnhuánóng

shùnhuánóngshāncuìqiǎncùnqiūjiǎnhóngyǒngyánkāiànsuíxiānlái

èyúnshēnghuíxuěxiùzhànduànxiǎoyīngchūnliǔcáisòngyòupínméiqíngshuízhī

作者简介

晏殊

晏殊

北宋名相、婉约派著名词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其《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以属对工巧流利著称。有《珠玉词》,词存一百三十六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