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载营魄抱一(1),能无离乎?专气(2)致柔,能婴儿乎(3)涤除玄鉴(4),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5)开阖(6)能为雌(7)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8)之,生而不有(9)为而不恃(10)长而不宰(11)。是谓玄德(12)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注释

(1)载营魄抱一: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释为身体与精神合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抱,一作“袌”;一,指道,

(2)专气:即集气。专,一作“槫”,结聚之意。

(3)能婴儿乎:一作“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

(4)涤除玄鉴: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涤,一作“脩”,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监,一作“览”,镜子。

(5)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

(6)开阖:一作“启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

(7)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

(8)畜:养育、繁殖。

(9)生而不有:一作“生而弗有”。

(10)为而不恃:一作“为而弗恃”。

(11)长而不宰:一作“长而弗宰”。

(12)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拼音版

dàojīngshízhāng

zàiyíngbàonéngzhuānzhìróunéngyīngérchúxuánjiànnéngàimínzhìguónéngzhītiānménkāinéngwèimíngbáinéngwèishēngzhīchùzhīshēngéryǒuwèiérshìzhǎngérzǎishìwèixuán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