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第十一章】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1),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2)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3)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二十四章】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4)者不立,(5)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6)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第三十三章】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8),自知者(9)。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10)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第六十四章】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11)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注释

(1)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

(2)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3)户牖:门窗。

(4)企:抬起脚后跟站着。

(5)跨:迈步越过。

(6)余食:吃剩的食物。

(7)赘形:身上的赘疣。

(8)智:聪明。

(9)明:圣明。

(10)寿:长寿。

(11)未兆:尚未显出迹象。

(12)垒土:堆叠的泥土。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