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四

陈与义 〔宋代〕 陈与义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四首写画师画梅追求的是意境和神韵,而不求颜色完全相似,就和古时善于相马的九方皋一样,“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故能“遗貌取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含章(1)檐下春风面(2)造化(3)功成秋兔毫(4)

美人面与梅花融合,更能衬托出梅花的意态。这么巧夺天工的绘画出自画师的生花妙笔。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5)相马九方皋(6)

梅花的意态已经足够美丽,不求外表相似。大概正如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在相马时的境界。

注释

(1)含章:宫殿名。相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檐下,梅花落额上,成六出花,拂之不去。后世妇女效为“梅花妆”。

(2)春风面:美丽的容貌。

(3)造化:创造、化育,也指天地、自然界。

(4)秋兔毫:指毛笔。秋天兔毛极细,称秋毫,适于制笔。

(5)前身:佛家语,前世之身。

(6)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伯乐荐之于秦穆公。公使求马,三月后得宝马,九方皋向穆公说是一匹黄色雌马。公使人取之,却是一匹黑色雄马。穆公怀疑九方皋不识马。伯乐说,九方皋相马,是“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列子·说符》。这里是说仁老是九方皋转世投胎,即赞美仁老之画梅,正如九方皋之相马。

创作背景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这组水墨梅诗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至宣和元年(1119)间,其时诗人在京任辟雍录。张规臣是诗人的表兄,颇有诗才,居京期间两人唱和甚多。张规臣为衡阳花光寺长老仲仁所画的墨梅题了诗,这组诗是陈与义的和作。

拼音版

zhāngguīchénshuǐméijué··

hánzhāngyánxiàchūnfēngmiànzàohuàgōngchéngqiūháo

qiúyánshìqiánshēnxiāngjiǔfānggāo

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有《简斋集》《无住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