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唐代〕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太白在宣城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舍弃我而逝去的昨天,已经不可挽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扰乱我的心绪的今天,令人多有烦忧。

长风(1)万里送秋雁,对(2)可以(3)高楼(4)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蓬莱文章(5)建安骨(6),中间小谢(7)清发(8)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俱怀(9)逸兴(10)壮思飞(11),欲上青天(12)明月。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抽刀断水水(14)流,举杯消愁愁(14)愁。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15)明朝(16)散发弄扁舟(17)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髮驾舟漂流。

注释

(1)长风:远风、大风。

(2)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3)酣:畅饮。

(4)高楼:指谢朓楼。

(5)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6)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7)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後人将他和谢康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8)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

(9)俱怀:两人都怀有。

(10)逸兴: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迈的意兴。

(11)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12)览:通「揽」,摘取。一本作「揽」。

(13)销:一本作「消」。

(14)更:一本作「复」。

(15)称意:称心如意。

(16)明朝:明天。

(17)散发弄扁舟:一作「举棹还沧洲」。散发:去冠披发,指隐居不仕。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创作背景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拼音版

xuānzhōuxiètiǎolóujiànbiéjiàoshūshūyún

zhězuózhīliú

luànxīnzhějīnzhīduōfányōu

chángfēngwànsòngqiūyànduìhāngāolóu

péngláiwénzhāngjiànānzhōngjiānxiǎoxièyòuqīng

huái怀xìngzhuàngfēishàngqīngtiānlǎnmíngyuè

chōudāoduànshuǐshuǐgèngliúbēixiāochóuchóugèngchóu

rénshēngzàishìchènmíngzhāosǎnnòngpiānzhōu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