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

张良臣 〔宋代〕 张良臣

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别后钗分燕尾,病馀镜减鸾腰。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是宋朝文人张良臣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饱受相思折磨的苦况。上片写思妇独处空闺的寂寞孤独之情;下片写别后相思的痛苦。这首闺妇词写得十分凄婉,词法上对仗工整、比喻贴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四壁空围恨玉(1)十香(2)浅捻啼绡(3)殷云(4)度雨(5)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我独自待在空空的闺房里面,十指轻捏着被泪水打湿的手绢。屋外阴云密布,落雨不时敲打着庭院井旁的梧桐树。树叶在风雨中凋零飘落,这个时刻那南去的大雁是不会捎信来的。

别后钗分燕尾(6),病馀镜减鸾腰(7)蛮江(8)豆蔻(9)影连梢。不道参横(10)易晓。

我们分别后,我从未将碧钗并合,就让它们像燕尾般在头发上岔着,相思让我终日闷闷不乐。揽镜自照,发现我腰肢锐减已经消瘦不少。走出屋外凭栏夜眺,我仿佛看到南方江边豆蔻相连根深叶茂,此时夜空参星已经斜照,天色微明拂晓即将来到。

注释

(1)恨玉:指失意抱恨的女子。

(2)十香:十指。

(3)啼绡:泪水打湿手绢。

(4)殷云:阴云,乌云。

(5)度雨:过雨,下雨。

(6)钗分燕尾:钗是双股的,分开如燕尾形状。

(7)镜减鸾腰:照镜人消瘦。古时女子多以鸾自比。

(8)蛮江:荒江。古时将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荒僻之处称为蛮荒之地。

(9)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种子形状像石榴子,有香味,能入药。

(10)参横:参星已落,表示夜久将晓。

创作背景

据《绝妙好词笺》引楼钥《攻娩集·书张武子诗后》,张良臣闭门读书,室中空无一物。平时不勉强写作,或终年无一语,故所作必绝人。《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此词为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后秋闺伤离念远之作,造语别致,情味深厚。

文学赏析

《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开篇两句写思妇独处空闺,泪落湿巾的情景,对仗工整,情景凄凉。句中的“空”、“恨”、“啼”诸字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由意态直接触及到心灵,将思妇相思的情,落寞无依的苦态描摹得维妙维肖,鲜活感人。

“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这二句前句写景,点明时节,又是“秋雨梧桐落叶时”。后句言事,写意中人自离乡背井、远去他乡后,音信全无。句中“雁雁”二字的重复,突出了思妇的企盼之切和寄望之厚。“又”字则更深刻地传达出了思妇的极端失望之情,这种重复的失望要比直接否定的“不”字更让人难以忍受。这些企盼、寄望与极端失望的对比,让读者在为思妇不堪的处境感到悲伤的同时,更由衷佩服词人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别后钗分燕尾,病余镜减鸾腰。”换头二句,前句用比喻的手法,用发钗的分岔开来喻示二人的分离,后句写思妇因相思而日渐憔悴,衣带渐宽的情状,突出了其用意的深挚。

“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句中“豆蔻”二字暗引唐杜牧《赠别》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点明思妇正值豆蔻年华,却寂寞无侣,孤单一人。于是,对意中人的思念、哀怨、嗔怒之情都由此生发出来,溢于言外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全词上片首二句写其独居幽恨。人去屋空,形单影只,每日只以泪洗面。而殷云带雨,浓添离愁,雁过尽而不至,倍觉沉痛哀婉。下片写别后相思,钗分燕股,鸾镜腰损,本已不堪。豆蔻映水尚能梢影相连,人却如参商永分,况长夜难眠,参横西天,思念未已乎。哀婉沉郁,令人心碎。

全词语言凝炼,词情激切,意境哀伤,为读者描摹出了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饱受相思折磨的苦况,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张良臣

张良臣

宋代诗人

张良臣(生卒年不详),字武子,一字汉卿,号雪窗,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避地居鄞(今属浙江)。孝宗隆兴元(1163)进士。笃学好古,工诗。有《雪窗集》,不传。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