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梁甫吟》是三国诸葛亮(存疑)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
《梁甫吟》层层推进,语语相衔。作者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
步出齐城(1)门,遥望荡阴里(2)。
缓步走出临淄城的城门,遥望萧瑟死寂的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3)正相似。
那里有三座坟墓紧相连,形状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4)。
请问这里是谁家的墓地,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
力能排南山(5),又能绝地纪(6)。
他们的力气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断系大地的绳子。
一朝(7)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不料他们一朝遭到谗言,两个小桃竟杀死三勇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8)。
谁能够设想出这个奇计?他就是齐国的宰相晏子。
(1)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2)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3)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4)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拉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5)排南山: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6)又能绝地纪: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二句是说三士文武兼备,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纲纪的真谛。一说,三士以勇力出名,无所谓文,“文”当作“又”。这两句诗,似本《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两句都是说剑,这两句都是说勇。“地纪”就是“地基”。
(7)一朝:一旦。
(8)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梁甫吟》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