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再赋海山楼

陈与义 〔宋代〕 陈与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雨中再赋海山楼》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山楼后的视野开阔,营造了一种忧伤国事的悲怆气氛;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但景语含情,飘摇的风雨象征国破家亡之后的悲痛和哀恨;颈联是写诗人登楼后的感慨,也是诗人对时局的忧思;尾联用典,希望能够有勇士复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全诗气象浑厚,笔力遒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百尺阑干(1)横海立(2),一生襟抱(3)与山开(4)

百尺长的栏干横立在海边,一生的抱负与山一样高远。

岸边天影(5)随潮入,楼上春容(6)带雨来。

岸边与天上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上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7)却生哀。

激昂慷慨写诗反而产生怨恨,徘徊畅吟诗赋却感悲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8),非复当年单父台(9)

灭胡的英雄们如今何在,再也不是当年的单父台。

注释

(1)阑干:即栏杆,这里代指海山楼。

(2)横海立:面对大海丽立。

(3)襟抱:胸怀、抱负。

(4)与山开:向山开,谓面向山海发抒其怀抱。与:犹向、对。

(5)天影:天光云影。

(6)春容:犹春色,春天的景象。

(7)舒啸:此指舒缓的吟咏。

(8)安有:一本作“安在”。

(9)单父台:不详在何地。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唐书》谓单父古邑属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创作背景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诗人随同流亡的士人一起南下,绍兴元年(1131年)春流寓至岭南,历时五年,其间辗转流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诗人在广东期间,写了不少怀念故国、哀伤国难的诗,《雨中再赋海山楼》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拼音版

zhōngzàihǎishānlóu

bǎichǐlángànhénghǎishēngjīnbàoshānkāi

ànbiāntiānyǐngsuícháolóushàngchūnróngdàilái

kāngkǎishīháihènpáihuáishūxiàoquèshēngāi

mièměngshìjīnānyǒufēidāngniándāntái

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有《简斋集》《无住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