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权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主人公感叹今昔生活待遇的差别之大,讽刺君主忘却旧臣、对贤士有始无终,抑或是没落贵族叹息生活今不如昔。全诗二章,每章五句,二章结构相同,在反复咏叹中作强烈的对比。
於(2)我乎,夏屋(3)渠渠(4),今也每食无馀(5)。于嗟乎(6),不承(7)权舆(8)!
唉我呀!曾客居华馆大屋,如今每顿饭供应都不丰富。可叹啊!待遇远不如当初!
於我乎,每食四簋(9),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呜呼哉!曾经餐餐多美好,如今每天挨饿顿顿吃不饱。可怜啊!远远不如从前好!
(1)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於:通“呜”,叹词。
(3)夏屋:大的食器。夏,大。屋,通“握”。
(4)渠渠:屋深广的样子。
(5)无馀:不剩。
(6)于嗟乎:悲叹声。于嗟,通“吁嗟”。
(7)承:继承。
(8)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当初,先前。
(9)簋: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
关于《秦风·权舆》一诗的背景,《毛诗序》云:“《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毛诗正义》曰:“作《权舆》诗者,刺康公也。康公遗忘其先君穆公之旧臣,不加礼饩,与贤者交接,有始而无终,初时殷勤,后则疏薄,故刺之。”嬴秦为求霸业,多有好养游士食客之君主,其中秦穆公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取由余于戎,获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枝于晋,并且屡败犹用孟明,善马以养勇士,一时间四方游士,望风奔秦。及至穆公死,其子康公立,忘旧弃贤,使游侠之士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诗人在此背景下,唱出这首嗟叹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