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曲

谢朓 〔南北朝〕 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入朝曲》是萧齐诗人谢朓所做的一首五言诗。刻画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造境宏伟高敞,措笔秀丽工整,语言清鲜流丽,反映出了青年谢朓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和非同寻常的艺术功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江南佳丽地,金陵(1)帝王州。

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逶迤(2)(3)绿水,迢递(4)朱楼(5)

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飞甍(6)驰道(7),垂杨荫御沟(8)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凝笳(9)(10)高盖(11)叠鼓(12)华辀(13)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献纳云台表(14),功名良可收。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注释

(1)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2)逶迤:形容水流弯曲。

(3)带:环绕。

(4)迢递:高峻巍峨貌。

(5)朱楼:红楼。

(6)飞甍: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

(7)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8)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

(9)凝笳:舒缓的笳声。

(10)翼:送。

(11)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

(12)叠鼓:轻而密的鼓声。

(13)华辀:华丽的车辆。

(14)献纳云台表: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建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创作背景

公元490年谢脁27岁,青年诗人对功名事业和前途充满了信心。这年八月,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谢脁迁镇西功曹并转文学。赴荆州途中,他奉随王教写下了《鼓吹曲》十首。这首《入朝曲》便是其中的一篇。

拼音版

cháo

jiāngnánjiājīnlíngwángzhōu

wēidài绿shuǐtiáozhūlóu

fēiméngjiāchídàochuíyángyīngōu

níngjiāgāogàidiésònghuázhōu

xiànyúntáibiǎogōngmíngliángshōu

作者简介

谢朓

谢朓

南北朝文学家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初任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