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别情》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3)?
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4)。溪又斜(5),山又遮,人去也!
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1)南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2)四块玉:曲牌名。属“南吕宫”,可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全曲(不计衬字)二十九字,七句五韵。
(3)绝:断。
(4)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5)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四块玉·别情》这是以代言体写女子相思的小令,载于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明无名氏辑《乐府群珠》。关汉卿写女子相思的小令甚多,这是其中一首。作者截取送别亲人而尚未归去的特定时刻,来表现女子送别之后的相思之苦。
《四块玉·别情》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这首小令有两个时间点、两个场景的转换。“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时间上是立足而今,写自送别至而今相思绵绵的情形;“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时间则切换至送别时,写送别之际恋恋不舍的情景。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沉重的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断丝连。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那种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
末尾三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会。可作顺承看,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腾挪,近乎小山词所谓“从别后,忆相逢”(晏几道《鹧鸪天》)的写法。两种解读都可以,就造就了作品的多义性和启发性,体现了作品之妙。
关汉卿另有一首小令《沉醉东风五首》其一:“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以此为参照,《四块玉·别情》整首小令就是以淡淡的语言表达绵延不绝的情感,这在关汉卿的小令中应是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