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下片转而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整首词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别岸(2)扁舟三两只。葭苇(3)萧萧(4)风淅淅(5)。沙汀(6)宿雁破烟(7)飞,溪桥残月和霜白(8)。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9)。往来人,只轮双桨(10),尽是利名客(11)。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望(12)乡关(13)烟水隔。转觉归心(14)生羽翼。愁云恨雨(15)两牵萦(16),新春残腊(17)相催逼。岁华(18)都瞬息。浪萍风梗(19)诚何益。归去来(20),玉楼(21)深处,有个人相忆。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1)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2)别岸:离岸而去。
(3)葭苇:芦苇。
(4)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5)淅淅:风声。
(6)沙汀:水中沙洲。
(7)破烟:穿破烟雾。
(8)溪桥残月和霜白: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9)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10)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11)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
(12)一望:一眼望去。
(13)乡关:家乡。
(14)归心:回家的念头。
(15)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
(16)牵萦:纠缠;牵挂。
(17)残腊:腊月的尽头。
(18)岁华:年华。
(19)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20)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21)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中举前为求取功名、维持生计,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官务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就是其中之一。此词写江南之景,可见作此词时,柳永正在江南;词中有“新春残腊相催逼”句,则说明此词作于冬春之交,新春之时;“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二句说明此词乃柳永思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