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平作长平行

王世贞 〔明代〕 王世贞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

锐头竖子何足云,汝曹自死平原君。

乌鸦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耕农往往夸遗迹,战镞千年土花碧。

即令方朔浇岂散,总有巫咸招不得。

君不见,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万鬼声啾啾。

郭开卖赵赵高出,秦玺也送东诸侯。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过长平作长平行》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诗人将秦军制造的长平之坑与项羽制造的新安之坑这两件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的历史事件加以精心的绾合,以涵蓄亭泳、开阖流宕的笔触巧妙地点明秦的暴虐残酷是自取灭亡的根本原因,揭露了统治阶级之间进行的兼并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骇人听闻的深重灾难。全诗构思佳妙、文笔流丽、反思深刻、感叹沉雄。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世间哪有如此的怪事,四十万人同一天去死。

白骨高于太行雪(3),血飞迸作汾流(4)紫。

白骨堆过太行山顶的积雪,鲜血飞迸胜似汾水的溅激。

锐头竖子(5)何足云,汝曹(6)自死平原君(7)

不屑提尖头白起的恶毒,你们自以为以死报效了国君。

乌鸦饱宿鬼车(8)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只是至今这里仍阴云密布,夜夜听得到乌鸦和鬼车的哭声。

耕农往往夸遗迹,战镞(9)千年土花碧(10)

东方朔也驱不散这里的晦气,巫咸也招不完这里的冤魂。

即令方朔(11)(12)岂散,总有巫咸(13)(14)不得。

耕田的农夫常常发现遗迹,那是千年前的武器上了苔痕。

君不见,新安(15)一夜秦人愁,二十万鬼声啾啾。

新安演出了同样的悲剧,厉鬼一夜叫去了二十万秦军。

郭开(17)卖赵赵高(18)出,秦(19)也送东诸侯。

想历来朝政就是这样颠来覆去,君不见秦灭赵后楚灭秦。

注释

(1)长平:战国时赵邑,在今山西高平西北。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攻赵,与赵军对垒于长平。当时,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任用“徒读父书”、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结果,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军四十万人皆被白起坑杀于长平。

(2)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3)太行雪:长年积雪的太行山。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海拔最高处为二千米。

(4)汾流:指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中部。

(5)锐头竖子:指秦将白起。竖子,鄙贱的称谓,犹小子。

(6)汝曹:你们这些人,指四十万被坑赵卒。

(7)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号平原君。任赵相。平原君贪图韩之上党,是造成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之一。

(8)鬼车:传说中的妖鸟。《正字通》说:“一名九头鸟。”

(9)战镞:指当年长平之战时遗埋土中的武器。镞,箭头。

(10)土花碧:指发掘出土的武器上的绿色锈斑。

(11)方朔:东方朔,汉武帝时为大中大夫,性恢谐机智,善辞令,当时称为“滑稽之雄”。

(12)浇:消除,即“浇愁”之“浇”,与上“愁云”句相应。

(13)巫咸:古代传说中的神巫名,能占卜吉凶。

(14)招:招魂。

(15)新安:故城在今河南渑池东。

(16)啾瞅:形容声音轻细凄惨。

(17)郭开:战国时赵悼襄王的宠臣。秦国派大将王翦攻赵,赵国名将李牧率兵抵抗。秦国派人用巨金收买郭开,郭开促使赵王迁中了秦的反间计把李牧杀死,赵军大败,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18)赵高:秦宦官,本赵国人。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赵高诱同李斯伪造遗诏,逼使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独揽大权。后又杀死二世,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所杀。

(19)玺:帝王的印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时,曾系丝带于颈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于轵道旁。

创作背景

《过长平作长平行》此诗是一首吊古战场诗,具体创作时间不明。诗人经过长平,想到当年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人的令人不敢置信的凄惨景象,进而想到项羽一夜之间坑杀秦兵二十万,不久秦王子婴成了刘邦的阶下之囚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诗人的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大幅度穿插跳跃,将一腔悲愤和理智思考诉之于笔端,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诗的第一层次是前十二句,是回忆长平惨案。诗的头两句如石破天惊,突兀而来。“怪”字,在此是令人惊骇之意。“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两句,则是用夸张的笔法,极力渲染当时的惨状,因而有惊心动魄之效。“锐头竖子”两句,是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这两句似乎天外飞来,一反上面惨烈凝重的气氛。诗人似乎从对当时血肉横飞、鬼哭神嚎场面的回想中突然醒悟,以异常轻松的口吻说道:“那白起算得了什么,你们这四十万人为平原君卖命,甘愿找死。”显然是正话反说,孔衍《春秋后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白起)为人也,小头而锐,敢断行也。”故诗中以“锐头竖子”呼白起。以下两句又回到惨烈的气氛中。“乌鸦饱宿鬼车哭”一句是写当时深夜,专啄腐肉的乌鸦食饱尸肉,心满意足地缩头栖息枝头;月明星稀,那传说中专收人魂的九头恶鸟(鬼车)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叫声。这是何等阴森恐怖的场景。“至今此地多愁云”一句是写现在。那四十万鬼魂不散,使近两千年后的此地,仍时时笼罩在鬼魂组成的阴云之下。此句承上启下,由历史过渡到现实。接下来的四句,又是一组轻松与凝重的对比。当地农夫们并不以为历史上的大悲剧有值得悲痛之处,而相反,以此为谈资。“即令方朔”两句,照应“此地多愁云”。

第二层次是十三、四句,写新安惨案。诗人忽然宕开笔墨,记述了另一起惨绝人寰的大悲剧: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将秦将章邯部下的降卒二十余万人在新安(属今河南省)城南全部诛杀。诗人显然认为,这是长平惨案的再现。两事相隔仅仅半个世纪。

第三层次是十五、六句,写了赵国与秦国的灭亡的相似。公元前229年,秦国攻伐赵国,秦国私下买通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散布谣言,赵王听信谗言,杀害忠臣,此后仅三个月,秦国大破赵军,赵国灭亡。赵高在秦始皇死后,指鹿为马,专权跋扈,使秦朝迅速灭亡,所以诗人认为,因“赵高出”而使“秦玺”易手。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揭露了历史事件的惊人相似之处,发人深省。叙事详略得当,详写长平惨案而略写新安惨案,盖二事略类,不必重笔。“郭开卖赵赵高出”句巧妙运用顶针格,写出赵、秦痛史悲恨相续的意味,亦见意匠经营。

作者简介

王世贞

王世贞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朝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因忤张居正罢官。屡起屡罢,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后七子”领袖之一。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艺苑卮言》《史乘考误》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