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示知命弟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谒金门·示知命弟》是北宋词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兄弟相见为脉络,充满对弟弟知命(黄叔达)的赞扬,同时也感伤叹喟,表现了兄弟情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山又水(1),行尽吴头楚尾(2)。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3)

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

君似成蹊桃李(4),入我草堂松桂(5)。莫厌岁寒无气味(6)余生今已矣(7)

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注释

(1)山又水:万水千山,指路程艰远。

(2)吴头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吴头楚尾”。

(3)梦寐:用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诗本指夫妻团聚,此借指兄弟团聚。

(4)成蹊桃李:《史记·李将军列传》引古谚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语,意思是桃、李虽不会说话,但花、果吸引人,所以树下自然踩出了路,比喻实至名归,重事实不尚虚名。

(5)草堂松桂:用孔稚珪《北山移文》中“中山之英,草堂之灵”及“诱我松桂,欺我云壑”之字面,借指自己所居之地环境荒寂。

(6)气味:这里指桃李的芳香。

(7)余生今已矣:作者作此词时已经五十二岁,年已半百,故有“余生今已矣”之叹。

创作背景

《谒金门·示知命弟》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当时的黄庭坚身在贬所黔州(四川彭水)。据任渊《山谷集注目录》附年谱,黄庭坚于绍圣元年(1094)十二月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次年四月抵达黔州,寓居开元寺。同年秋,叔达携侄子黄相及其生母从芜湖入蜀前来看望他,于绍圣三年五月六日到达黔州。这首词就作于他们兄弟见面时。

拼音版

jīnmén··shìzhīmìng

shānyòushuǐxíngjìntóuchǔwěixiōngdēngqiánjiāwànxiāngkànmèngmèi

jūnchéngtáocǎotángsōngguìyànsuìhánwèishēngjīn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