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鹤。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第二首写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这两首诗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鹤(1)。
四望亭已经荒废很久了,亭下有养鱼的池鹤。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暮色笼罩了群山,春风吹过,夹杂着阵阵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人渐渐散去,白天热闹的市桥变得非常寂静,古寺周围的竹木茂盛苍翠。
鹳鹤(2)来何处,号(3)鸣满夕阳。
鹳鹤不知从哪里飞来,夕阳之下,凄厉的鸣叫声响彻了整个天空。
(1)种鱼鹤:养鱼池。
(2)鹳鹤:泛指鹤类。鹳,大型水禽,似鹤。
(3)号:叫。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两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本诗是其中第二首。
这首写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高亭久废,不再供人游赏,而是用来养鱼的地方,一开头就给人以荒凉之感。
“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写天已晚,为“归”作铺垫。“春风百草香”,写春已残,故春风送来的不是花香而是草香。
“市桥人寂寂”,应“暮色”句,因天将暮,故市桥人散。古寺即乾明寺,“古寺竹苍苍”应“春风”句,因春已残,故再也见不到“杂花满山”,但见苍苍竹木而已。高亭久废,暮色初临,市桥人散,竹木苍苍,都给人以冷落寂静的感觉。
最后两句的写法与前一首相似,以鹳鹤号鸣,反衬市桥沉寂。正因为万物俱寂,突然出现的鹳鹤声如同充满了暮色苍茫的整个天空,听起来更加凄厉。白居易《琵琶行》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句,苏轼这里的艺术效果则相反,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这正是哀号无告的苏轼贬官在这寂寞江城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