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柳永 〔宋代〕 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以宋代江南清明郊游景象为表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清明的旖旎春色和当时的社会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全词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表现出一种繁复之美,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特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拆桐花烂漫(1),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2)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3)绀幰(4)郊坰(5)。风暖繁弦(6)脆管(7),万家竞奏新声(8)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盈盈(9)。斗草踏青(10)。人艳冶(11)(12)逢迎。向路傍往往(13),遗簪堕(14),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15)罄竭玉山倾。拚却(16)明朝(17)日,画堂一枕春酲(18)

远郊佳丽如云。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注释

(1)烂漫:色泽绚丽。

(2)缃桃:结浅红色果实的桃树,亦指这种树的花或果实。

(3)雕鞍:刻饰花纹的马鞍,借指马。

(4)绀幰:青色的车幔,代指车。

(5)郊坰:泛指郊外。坰:都邑的远郊。

(6)繁弦:繁杂的弦乐声。

(7)脆管:笛的别称。

(8)新声:新颖美妙的乐音。

(9)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

(10)踏青:春季郊游。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11)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12)递:驿车,驿马。

(13)往往:处处。

(14)珥:古代珠玉耳饰。

(15)罍: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即大酒樽。

(16)拚却:甘愿,宁愿,愿意。

(17)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18)春酲:春日醉酒后的困倦。

创作背景

柳永这首《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创作于北宋真宗、仁宗时期。北宋建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了十一世纪的真宗仁宗年间,经济与文化已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是两宋社会的“盛明”之世。词人柳永正是这个时代的歌手。他在作品中以写实的方法较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这个时代都市的繁华富庶的生活。词人从平民的真实感受出发,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幅北宋都市的社会风情画卷。这首词就是这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拼音版

lánhuāmàn··chāitónghuālànmàn

chāitónghuālànmànzhàshūqīngmíngzhèngyànxìngshāolínxiāngtáoxiùfāngjǐngpíngqīngchéngjìnxúnshèngzhòudiāoāngànxiǎnchūjiāojiōngfēngnuǎnfánxiáncuìguǎnwànjiājìngzòuxīnshēng

yíngyíngdòucǎoqīngrényànféngyíngxiàngbàngwǎngwǎngzānduòěrzhūcuìzònghénghuānqíngduìjiāxìnjīnléiqìngjiéshānqīngpànquèmíngzhāoyǒnghuàtángzhěnchūnchéng

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有《乐章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