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雉带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主要写节度使张建封出猎时弯弓巧射野雉的场面。全诗十句,虽篇幅短小而写来富有变化,除“雉惊弓满劲箭加”一句正面描写射雉以外,其他均从不同角度的侧面烘托,巧妙地暗示将军的射技,体现了作者善于捕捉艺术形象来描述客观事物的艺术手法,历来被学者当作研究韩诗的范例。
原(3)头火(4)烧静兀兀(5),野雉(1)畏鹰(6)出复没(7)。
原野上火光冲天 ,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
将军(8)欲以巧(9)伏人(10),盘马(11)弯弓(12)惜不发。
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
地形渐窄(13)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14)。
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
冲人决起(15)百余尺,红翎(16)白镞(17)随倾斜(18)。
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
将军仰笑军吏(19)贺,五色(20)离披(21)马前堕(22)。
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的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
(1)雉:野鸡,雄者羽毛艳丽。
(2)带箭:中箭。
(3)原:高地。
(4)火:猎火,用以驱赶鸟兽。
(5)兀兀:安静的样子。
(6)鹰:猎鹰。
(7)出复没:一露即藏。一作“伏欲没”。
(8)将军:指张建封。
(9)巧:巧技,绝技。
(10)伏人:使人佩服。
(11)盘马:勒住马盘旋不进。
(12)弯弓:拉满弓。
(13)地形渐窄:猎者和野雉的距离渐渐接近。一说野雉的藏身之地越来越窄。
(14)劲箭加:用强有力的箭射去。
(15)冲人决起:迎着人猛地向上冲。
(16)红翎:红色的箭羽,在箭的尾部。
(17)白镞:银亮的箭头。
(18)随倾斜:随着野雉下坠而倾斜。箭贯透雉身,故可见红翎白镞。
(19)军吏:泛指张建封的部署。
(20)五色:指雉的彩色羽毛。
(21)离披:斑驳分散的样子。
(22)堕:坠下。
《雉带箭》此诗作于徐州。原题下有注:“此愈佐张仆射于徐从猎而作也。”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是年秋,被辟为节度推官。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