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是宋代词人周邦彦所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刻画人物,前两句描绘服饰,三、四句表现情态,展示出一位初着冬装、珠泪涟涟的女子形象;下片着重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全词死典活用,取譬巧妙,曲折深婉,使全篇生色不少。
冬衣初染远山青(2),双丝(3)云雁绫(4)。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刚穿上身的冬衣如远山般青绿。料子是双丝织就的花绫,上面还有云雁的图案。在寒冷的夜里,衣袖被打湿一片,都快结成冰了。唉,那是因为泪水不停地流下来啊!
情黯黯(5),闷腾腾(6),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我心情愁苦,闷闷不乐。身子也像秋后的苍蝇那样懒洋洋的,动都不想动。不过,若是让我跟在那冤家的马后去啊,任凭去多远,我都不在乎!
(1)醉桃源:词牌名,又名《碧桃春》《阮郎归》《宴桃源》《濯缨曲》。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
(2)远山青:远处山峰的青色。
(3)双丝:言此衣质地精致。
(4)云雁绫:带云雁花纹的绫。云雁:指衣上花纹。
(5)黯黯:沮丧忧愁貌。
(6)腾腾:慵懒貌。
孙虹《周邦彦寄内系列词编年考证》认为此词写于周邦彦荆州、长安游学期间。“从自己和妻子两个不同的视角写成了春冬(但时间并不一定都在一年)两个季节的寄内词八首”。初步断定其写于熙宁四年(1071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之间。而词中“情黯黯,闷腾腾“既是闺中妻子阔别夫君,不胜思念的常态,也是确有其事的病态描写”,因此可以确定其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这是一首小令,把一个妇女相思情深的衷怀,曲曲如绘地写了出来。
“冬衣初染”,表明这衣服是新的。“远山青”是说衣服的颜色如远山的青色。旧说“赵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乃晴明远山之色也”。又可见这“远山青”色是很美的。首句正是写衣服的新和美。
次句着重写衣上的花纹,透出了这位妇女的心事。
接着“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两句,写伊人在寒冷的深夜里,袖子湿了一大片,都要结成冰了,原来是因为泪水不停地流下来。从这两句的语气看,她是直到最后才感觉到“袖湿欲成冰”的。也就是眼泪不停地流,而自己似乎还没有觉得。
“情黯黯,闷腾腾”,过片紧承上片写人的哀伤、凄苦。下面,奇句突现,说这位心情愁苦闷闷不乐的人此时是“身如秋后蝇”!这个比喻,十分奇特,特具精彩,还得和下两句联起来看:“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两句活用“蝇附骥尾,以致千里”的典故。“蝇”及其可爱:方才的“情黯黯,闷腾腾”,一扫而去,条件只有一个:“随马逐郎行”!在古典诗词里写妇女相思念远的,多不可计,那一箩箩的缠绵话和这个精妙比喻比起来,反而觉得絮絮叨叨了。“身如秋后蝇” ,妙在语似平铺,而含意深婉。这句五个字,绾上启下:是“情黯黯,闷腾腾"的形象描绘,给人以“静”感;又像一把钥匙启开了下面的艺术之门,这时的“蝇”如附奔马,完全给人以“动”感了。
全篇之“朴”,也更衬托出这一句的“神”。朴与灵的巧妙结合,就是这首题材平常的小词给人以不平常之感的艺术奥妙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