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篇咏物小赋。此赋前四句通过描写蝎子的生活习性揭露其害人的手段:在夜色的掩蔽下,潜行于缝隙中,不动声色,伺机螫人,使人防不胜防;后四句借虎、牛两种动物,对蝎子进行愤怒斥责,也对苍天的不公提出质疑。全赋笔锋含蓄,寄意遥深,它继承了六朝讽刺赋的特点,即以批判性的语言着力刻画事物丑与恶的一面,含蓄蕴藉地讽刺时弊。
夜风索索(2),缘隙凭壁。弗声弗鸣,潜此毒螫(3)。厥(4)虎(5)不翅,厥(4)牛不齿。尔兮何功,既角(6)而尾。
沉沉黑夜风声淅淅,顺着缝隙贴着墙壁。没有响动也不鸣叫,藏着这个害人东西。那些壁虎不长翅膀,那些耕牛牙不尖利,你呀究竟有何功德,既生双角又长毒尾。
(1)蝎:蝎子,节肢动物,尾部末端有毒钩,能蜇人,多夜间活动。
(2)索索:形容风声。
(3)毒螫:指蝎子。螫,毒害。
(4)厥:其,那些。
(5)虎:一说指壁虎。
(6)角:蝎子口部两侧有一对螯前出头部,状若双角,故云。
唐末时期,朝野上下危机四伏,内有宦官专权横行霸道,外有藩镇割据,骄肆跋扈,又有朋党之祸,生民涂炭,社会一片混乱,很多文人学士更受其苦,对此更是无限愤慨。这些都促进了晚唐刺世文学的辉煌。这些讽刺小赋中有部分是讽刺小人的作品,《蝎赋》即是其中一例。据《唐书·艺文志》,李商隐有赋一卷,《蝎赋》收录于《全唐文》及《樊南文集》中,为讽刺型咏物小赋,所讽者为晚唐黑暗社会环境中的奸险狡诈之徒。质之李商隐平生遭际,此赋应该是有感而发。
《蝎赋》这是首假物以行讥刺的小赋。所刺者是为暗中害人的阴毒之辈。前四句通过描写蝎子的生活习性揭露其害人的手段:在夜色的掩蔽下,潜行于缝隙中,不动声色,伺机螫人,使人防不胜防。这和那些阴险毒辣的小人同其伎俩。这四句写蝎子乘夜风索索之际从墙壁缝隙中爬到人的卧处,不声不响,暗暗地螫人,颇生动传神。
后四句是对蝎子的愤怒斥责,也是对天的质疑。“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天意向来如此安排。蝎子既生二螯,又长毒尾,恃两法以伤人,可见天亦有其偏私。这四句是作者的突发奇想,斥责蝎子并及于天,从而扩大和深化了作品的意义。
短短几句,勾勒出了毒蝎藏于暗处、恶意伤人的情形。文章点出了蝎子活动的环境,它不声不响地潜伏于暗处,伺机害人,令人无法防范。作者不解的是苍天的不公,如老虎凶猛便不再给它翅膀,而牛有两角就没有锋利的牙齿了,蝎子没有任何功德,既有钳螯又有毒尾,危险得无以复加。如此狡猾,又害人于无形之中的蝎子无疑影射着某些恶意的阴毒小人。与虎、牛相比较之下,蝎子更加阴险。
李商隐这篇讽刺小赋接近其讽刺诗,基本倾向于以含蓄的笔锋讽刺社会中的奸险之人或不正之风。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常寓意深远,《蝎赋》与其在诗歌创作中追求隐晦、朦胧的风格十分接近。它继承了六朝讽刺赋的寄意遥深,即以批判性的语言着力刻画事物丑与恶的一面,含蓄蕴藉地讽刺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