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韩愈 〔唐代〕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想要留住它,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形成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景象,就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全诗语言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草树知春不久归(1)百般红紫(2)斗芳菲(3)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杨花(4)榆荚(5)才思(6)惟解(7)漫天(8)作雪飞。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1)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2)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3)斗芳菲:争芳斗艳。

(4)杨花:指柳絮。

(5)榆荚: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6)才思:才气和思致。

(7)惟解:只知道。解:懂得,知道。

(8)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创作背景

《晚春》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拼音版

wǎnchūn

cǎoshùzhīchūnjiǔguībǎibānhóngdòufāngfēi

yánghuājiácáiwéijiěmàntiānzuòxuěfēi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