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唐代〕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纤云(1)四卷天无(2),清风吹空月舒波(3)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4)君当歌。

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5)连天九疑(6)高,蛟龙出没(7)(8)号。

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9)

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下床畏蛇食畏(10)海气(12)(11)湿蛰熏腥臊。

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13)继圣(14)夔皋(15)

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赦书(16)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17)除死(18)

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迁者(19)追回流者(20)还,涤(21)荡垢清朝(22)

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州家(23)申名(24)使家(25)(26)坎轲(27)只得移荆蛮(28)

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判司(29)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30)尘埃间。

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同时辈流多上道(31)天路(32)幽险(33)难追攀。

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34)

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注释

(1)纤云:微云。

(2)河:银河。

(3)月舒波:月光四射。

(4)属:劝酒。

(5)洞庭:洞庭湖。

(6)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7)猩:猩猩。

(8)鼯:鼠类的一种。

(9)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10)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

(11)海气:卑湿的空气。

(12)海气:蛰:潜伏。

(13)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宗。

(14)登:进用。

(15)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16)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

(17)大辟:死刑。

(18)除死:免去死刑。

(19)迁者:贬谪的官吏。

(20)流者:流放在外的人。

(21)瑕:玉石的杂质。

(22)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23)州家:刺史。

(24)申名:上报名字。

(25)使家:观察使。

(26)抑:压制。

(27)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

(28)荆蛮:今湖北江陵。

(29)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

(30)捶楚:棒杖一类的刑具。

(31)上道:上路回京。

(32)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

(33)幽险:幽昧险碍。

(34)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创作背景

这篇七古,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即张署。公元803年(唐贞元十九年),韩愈与张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县令,后两次大赦由于有人从中作梗,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便写下《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这首诗,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

拼音版

yuèshízèngzhānggōngcáo

xiānyúnjuǎntiānqīngfēngchuīkōngyuèshū

shāpíngshuǐshēngyǐngjuébēixiāngshǔjūndāng

jūnshēngsuānqiěnéngtīngzhōnglèi

dòngtíngliántiānjiǔgāojiāolóngchūxīngháo

shíshēngjiǔdàoguānsuǒyōucángtáo

xiàchuángwèishéshíwèiyàohǎishī湿zhéxūnxīngsāo

zuózhězhōuqiánchuíhuángshèngdēngkuígāo

shèshūxíngwànzuìcóngjiēchú

qiānzhězhuīhuíliúzhěhuánxiádànggòuqīngcháobān

zhōujiāshēnmíngshǐ使jiākǎnzhǐjīngmán

pànbēiguānkānshuōwèimiǎnchuíchǔchénāijiān

tóngshíbèiliúduōshàngdàotiānyōuxiǎnnánzhuīpān

jūnqiěxiūtīngjīnjūnshū

niánmíngyuèjīnxiāoduōrénshēngyóumìngfēiyóuyǒujiǔyǐnnàimíng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