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元代〕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折桂令·九日》是元代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元曲。此曲描写的是作者重阳节郊游时,看着萧瑟的秋景、南归的大雁,作者深感人生迟暮,难以再有作为;而每每回首往事,记忆深处的景象,如同眼前的秋景一样,只有一抹斜阳和数只寒鸦点缀着苍凉的天空,别的什么也看不到了;表达了作者暮年的愁怀。全曲情景交融,意境幽远,为作者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对青山强整乌纱(1)。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2)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3)。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4)。回首天涯,一抹(5)斜阳,数点寒鸦。

勉强整理乌纱帽打起精神登山。回归的大雁横穿飞过秋季的天空,在外漂泊困顿疲倦的游子思念起了家乡。回想那些歌女们殷勤劝酒,大家频频举起酒杯,玉手拨弄着琵琶的场景。西风萧瑟人已逐渐衰老长出满头白发,蝴蝶愁飞明日黄花。转过身来回看那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飞远的寒鸦。

注释

(1)强整乌纱:乌纱,帽子。化用孟嘉重九登高、龙山落帽的典故。

(2)翠袖:代指歌女。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股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3)玉手琵琶:指歌女弹琵琶助酒兴。

(4)蝶愁来明日黄花:一句出自于苏轼的“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此处“蝶愁”即人愁,照应着前文的“倦客”,“黄花”即菊花,映衬着曲题。

(5)一抹:一道。

创作背景

《折桂令·九日》这首曲子是诗人登高游览时所作。眼见这萧瑟的秋景、南归的大雁,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勾起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写下了这首抒发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的情怀的曲子。此曲作于作者再任昆山幕僚时,时为至正九年(1349)。

拼音版

zhéguìlìng··jiǔ

duìqīngshānqiángzhěngshāguīyànhéngqiūjuànjiācuìxiùyīnqínjīnbēicuòluòshǒurénlǎo西fēngbáidiéchóuláimínghuánghuāhuíshǒutiānxiéyángshùdiǎnhán

作者简介

张可久

张可久

元朝散曲家、剧作家,清丽派的代表

张可久(1270—1350),浙江庆原路(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曾多次任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至正初年(1341年),为昆山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工散曲,尤善小令,与乔吉齐名。主要作品有《小山乐府》。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