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是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登临所见,败红衰翠,残阳渐落,寒砧断续,一片萧瑟的暮秋景象。下片则重点写“新愁旧恨”的缘由,抒发离情别绪。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情思婉转往复,感情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耐人寻味。
江枫渐老(1),汀蕙半凋(2),满目败红(3)衰翠(4)。楚客(5)登临(6),正是暮秋天气。引(7)疏砧(8)、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9),新愁旧恨相继。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脉脉(10)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11)。雨歇天高,望断(12)翠峰十二(13)。尽无言(14)、谁会(15)凭高意?纵写得、离肠(16)万种,奈(17)归云谁寄(18)?
脉脉含情的人相隔千里,惦念着分处两地的风情,重重烟雾,濛濛水汽。雨住了,天高气爽,我的眺望,停留在青翠的巫山十二峰里。我一任默默无言,谁理会我登高的心意?纵然我写得出万千种离情别绪,奈何谁能把这一片归云远寄?
(1)江枫渐老:江岸上的枫叶渐渐发红。江枫,江边枫树。渐老,指枫叶渐红。
(2)汀蕙半凋:沙汀上的蕙草也多半都凋谢了。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蕙,香草名。凋,衰落。
(3)败红:指渐老的枫叶。
(4)衰翠:指半凋的汀蕙。
(5)楚客:客居楚地的人。战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因此宋玉被称为千古悲秋之祖。此处是以宋玉自比。
(6)登临:登山临水。
(7)引:传来。
(8)疏砧:稀疏的捣衣声。古人每临秋季捣布缝制棉衣以御冬,尤以思妇最重捣衣,故捣衣常与离愁别恨相联。砧,捣衣石。
(9)伤怀念远:既自己伤怀,又思念远方的妻子。
(10)脉脉:本作“眽眽”(mò mò),凝视貌。后多用于表示含情欲吐之意。
(11)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谓天各一方,虽思念之情相同,却隔着万水干山。风情,男女相爱之情。
(12)望断:目光被阻断。
(13)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天中记》:“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此处暗示男女恋情,典出宋玉《高唐赋》序中所述楚怀王和巫山神女交合的故事。
(14)尽无言:尽管无言。
(15)谁会:谁能理解。
(16)离肠:别离的心怀情绪,犹离情。
(17)奈:怎奈。
(18)归云谁寄:以归云托归心,犹言归心谁寄。归云,归去之云,指怀归之心。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该词具体作年不详,当是词人宦游吴越之间时所作。柳永过了半生羁旅漂泊生活,常年的漂泊流离使他对“羁旅行役”这一题材情有独钟,并为此创作了许多相同题材的作品。该词是词人登高望远,衰败的秋景触发羁旅之感和离别之情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