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别,概括出友谊不受空间限制的道理,赋予了作品以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下片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略无宦海风波之虞,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理想。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用语明快爽朗,开人心胸,写法开门见山,点明离宴,似悲实旷。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4)。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也会感觉很近,只是大江对岸的河山太无情了。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5)借使(6)未如鸥鸟伴(7)经惯(8),也应学得老渔蓑(9)

告诉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没有政治上的风波来纠缠我了。即使不能称为鸥鸟的同伴,但是习惯了以后也能像老渔翁一样,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钓。

注释

(1)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

(2)范廓之:即范开,据稼轩同时所作《醉翁操》题序,知范廓之将去临安应试。“游建康”,当是预拟之行。

(3)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

(4)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谓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尊:同樽,酒杯。尊,《说文》:“尊,酒器也。”

(5)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寄语建康山水,我已再无风波之虞。石头城:《元和郡县志》:“石头城在上元县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吴改为石头。”居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此处稼轩自称。淳熙八年辛丑(1181),稼轩四十二岁,带湖新居落成,始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浑:全。风波:此指政治上的风波。

(6)借使:即使。

(7)鸥鸟伴:以鸥鸟为伴。黄庭坚《登快阁》诗:“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稼轩《水调歌头·盟鸥》:“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8)经惯:意指经历一段自我修养,已经习惯于隐居生活。

(9)老渔蓑:张志和《渔歌子》:“青篛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蓑:指渔夫。蓑:蓑衣。

创作背景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此词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时作者闲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友人范廓之将游建康,建康在长江边上,是抗金前线,作者感慨万端,在席间作此词送别。

拼音版

dìngfēng··shàngsòngfànkuòzhīyóujiànkāng

tīngzūnqiánzuìhòurénshēngnàibiédànshǐ使qíngqīnqiānjìnxìnqíngduìmiànshìshān

shítóuchéngxiàshuǐshìérjīnhúnfēngjièshǐ使wèiōuniǎobànjīngguànyīngxuélǎosuō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