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第二首描绘所看到的潮水的威势。
万人鼓噪(1)慑(2)吴侬(3),犹似(4)浮江老阿童(5)。
江潮如万军击鼓呼叫,壮大的声威使吴人震恐惊吓,就好像当年王濬率领着水兵顺流东下。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6)在浪花中。
要知道潮头有多么高,连越山都完全被吞没在浪花。
(1)鼓噪:击鼓呼叫。慑吴侬,使吴人震慑。
(2)慑:恐惧。
(3)吴侬:吴语称“我”为“侬”(见《南部烟花记》),此处吴侬即指吴人。
(4)似:一作“是”。
(5)阿童:晋王浚小名阿童,平蜀以后,他造战船、练水军,顺流东下,一举消灭了东吴。
(6)浑:全。
这五首钱塘看潮七绝,是苏轼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中国沿海潮沙,以钱塘江海潮最为壮观。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潮势汹涌澎湃,比平时大潮更加奇特,潮头如万马奔腾,山飞云走,撼人心目。历代诗人,多有题咏。苏轼这组七绝,是其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