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 〔明代〕 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满衣血泪(1)与尘埃,乱后(2)还乡亦可哀。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3),几家坟上子孙来?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呢?

注释

(1)血泪:极度悲痛时流出的眼泪。

(2)乱后:指元末战乱以后,元末有长达二十余年的农民军与政府军和地主武装之间的大混战。

(3)寒食过: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旧习俗这天扫墓、祭祖。过:过去了,尽了。

创作背景

元代末期,从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开始,进入长年战乱,广大平民百姓遭受剥削与迫害。清明时节,诗人送其友人陈秀才回乡后,感时伤乱而作《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此诗。

拼音版

sòngchénxiùcáiháishāshàngshěng

mǎnxuèlèichénāiluànhòuháixiāngāi

fēnghuāhánshíguòjiāfénshàngzisūnlái

作者简介

高启

高启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他的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他的诗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