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
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济州过赵叟家宴》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写“赵叟”的生活环境,以及其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中间四名描写赵叟日常生活,极富田园情趣;最后写此次宴饮的场面,呈现出一幅和谐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画面。全诗写得自然流畅,诗人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都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主人生活情趣的赞美。
虽与人境(3)接,闭门成隐居。
虽然住的地方不是很偏远,但是把门关上就成为了隐者。
道言(4)庄叟(5)事,儒行(6)鲁人馀。
过的都是庄子一样安贫乐道的生活,说话行事都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
深巷斜晖(8)静,闲门(9)高柳疏。
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
荷锄修药圃,散帙(10)曝(11)农书(12)。
每天侍弄侍弄田地,整理整理书籍。
上客(13)摇芳翰(14),中厨(15)馈(16)野蔬(17)。
客人在欣赏主人的书法作品,指指点点,主人则在厨房里准备新鲜的菜蔬。
夫君(18)第(19)高饮(20),景(21)晏(22)出(23)林闾(24)。
朋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
(1)济州:《旧唐书·地理志》:“卢县,隋置济北郡。武德四年改济州,天宝元年改为济阳郡。十三载废济州。”按:故州治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已被黄河湮没。
(2)赵叟:其人生平未详。叟,是对老人的敬称。
(3)人境:尘世,人居住的地方。
(4)道言:道教的学说、经典。
(5)庄叟:庄子。
(6)儒行:指合乎儒教的言行。
(7)鲁人余:鲁国人的余风,即孔子遗风。
(8)斜晖:亦作“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9)闲门:指进出往来的人不多,显得门庭清闲。
(10)散帙:打开书帙。帙,《说文》:“帙,书衣也。”段玉裁注:“谓用裹书者,今人曰函。”
(11)曝:晒。
(12)农书:关于农业的书籍。
(13)上客:上宾,尊贵的客人。
(14)芳翰:对他人翰墨的敬称。
(15)中厨:内厨房。
(16)馈:进献,进食于人。
(17)野蔬:野菜,指自种的各种菜蔬。
(18)夫君:友人,此处指主人赵翁。
(19)第:只管。
(20)高饮:痛饮,一直喝酒。
(21)景:指日光,《说文》:“景,日光也”。
(22)晏:《小尔雅·广言》:“晏,晚也”。
(23)出:离去。
(24)林闾:乡野里门。林,野外谓之林。
《济州过赵叟家宴》此诗有版本注:“公左降济州司仓参军时作。”此注类后人所加,今据宋蜀本、元本、《全唐诗》等删。按此注,此诗当作于开元十年(722年)至开元十三年(725年)间,时王维在济州任司仓参军。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故成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