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元好问 〔金代〕 元好问

嵩山中作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怀》是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独坐空堂的秋声秋意;颔联交代感怀之由,客居他乡,白发早生;颈联写诗人怀念故土,梦寐难忘;尾联表达诗人希望亲眼望见故乡的殷殷期盼。全诗情景相融,意境苍凉哀婉,情感悲怆,含蓄蕴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嵩山中作

嵩山中作此诗

凉叶(1)萧萧(2)(3)雨声(4),虚堂淅淅(5)掩霜清(6)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黄华(7)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8)生。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吟似候虫(9)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何时石岭(10)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11)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

(2)萧萧:落叶声。

(3)散:散播,散发。

(4)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5)淅淅:风声。

(6)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7)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8)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9)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

(10)石岭:石岭关,是元好问故乡忻州的关隘,是从登封回乡的必经之路。

(11)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创作背景

早在贞祜元年(1213年),蒙古军即南侵河东(今山西),元好问故乡忻县也受到波及。翌年三月,忻县陷落并遣屠城,元好问的哥哥好古遇难,诗人流寓三乡(今属河南宜阳)。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诗人又移居登封。是岁之秋,蒙古军占领山西全境。这个坏消息,使诗人心情十分沉痛,在县北十里的嵩山中,他写下了《秋怀》这首悲秋怀乡之作。

拼音版

qiūhuái怀

liángxiāoxiāosànshēngtángyǎnshuāngqīng

huánghuá西fēngyuēbáixiāncóngyuǎnshēng

yínhòuchóngqiūgèngmènghánquèpínjīng

shíshílǐngguānshānwàngjiāshānyǎnzànmíng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