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闻邻船吹笛》是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首二句紧扣诗题点明了闻笛的时间、环境、气氛、景色;三、四句由上句贯下,直写笛声,诗人从笛中音调猜测吹笛者的身份;五、六句表面上写的是吹笛者,实际上却写了作者闻笛的感受;末两句是诗人由笛声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是“闻笛”的余波及收煞。全诗以景语发端,以精练之笔、典型之景创造优美的境界,质朴清妙、新而不丽。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水天一色,月光照亮了露珠,是谁在船头上对月吹笛?
参差(2)楚调转吴音(3),定是江南远行客。
婉转的楚调变成吴侬软语,一定是远离家乡的江南游子。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4)。
万里江南万里行,不能回家,笛声里分明诉说着流逝的年华。
已分(5)折残堤上柳(6),莫教吹落陇头花(7)。
我已清楚堤上的垂柳被折残了,你千万不要再吹落陇头的小花。
(1)露华:指露水。
(2)参差:近似。
(3)吴音:吴地的方言。
(4)鬓华:花白的鬓发。代指年华流逝。
(5)已分:已经。
(6)折残堤上柳:古人有折柳相别的习俗,取柳谐音“留”。笛曲中有“折杨柳”曲,诗关合听笛,借此写离别漂泊。
(7)陇头花:代指书信。陇头:陇山顶上。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杨基在明初曾任江西行省幕官,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奉使湖广,居此地时作有《岳阳楼》《望岳麓》等诗。《闻邻船吹笛》此诗写夜泊江中,闻笛声于邻船,中有“参差楚调转吴音”句,可见身在楚地,当是同时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