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邻船吹笛

杨基 〔明代〕 杨基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闻邻船吹笛》是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首二句紧扣诗题点明了闻笛的时间、环境、气氛、景色;三、四句由上句贯下,直写笛声,诗人从笛中音调猜测吹笛者的身份;五、六句表面上写的是吹笛者,实际上却写了作者闻笛的感受;末两句是诗人由笛声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是“闻笛”的余波及收煞。全诗以景语发端,以精练之笔、典型之景创造优美的境界,质朴清妙、新而不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水天一色,月光照亮了露珠,是谁在船头上对月吹笛?

参差(2)楚调转吴音(3),定是江南远行客。

婉转的楚调变成吴侬软语,一定是远离家乡的江南游子。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4)

万里江南万里行,不能回家,笛声里分明诉说着流逝的年华。

已分(5)折残堤上柳(6),莫教吹落陇头花(7)

我已清楚堤上的垂柳被折残了,你千万不要再吹落陇头的小花。

注释

(1)露华:指露水。

(2)参差:近似。

(3)吴音:吴地的方言。

(4)鬓华:花白的鬓发。代指年华流逝。

(5)已分:已经。

(6)折残堤上柳:古人有折柳相别的习俗,取柳谐音“留”。笛曲中有“折杨柳”曲,诗关合听笛,借此写离别漂泊。

(7)陇头花:代指书信。陇头:陇山顶上。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创作背景

杨基在明初曾任江西行省幕官,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奉使湖广,居此地时作有《岳阳楼》《望岳麓》等诗。《闻邻船吹笛》此诗写夜泊江中,闻笛声于邻船,中有“参差楚调转吴音”句,可见身在楚地,当是同时期的作品。

拼音版

wénlínchuánchuī

jiāngkōngyuèhánjiāngbáirénchuántóuchuī

shìjiāngnányuǎnxíng

jiāngnánwànguījiāfēnmíngshuōbìnhuá

fēnzhécánshàngliǔjiàochuīluòlǒngtóuhuā

作者简介

杨基

杨基

元末明初诗人,吴中四杰之一

杨基(1326—1372),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元末,曾入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著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