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辛吟

于濆 〔唐代〕 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苦辛吟》是唐代诗人于濆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揭示了耕者不得食,织者不得衣的社会现实。“垅上扶犁儿”亲手耕种,却“腹长饥”;“窗下抛梭女”亲手织布,却“身无衣”。后四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千金买笑”,并想出了一个让“燕赵姝”“化为嫫母姿”的解决方案。全诗构思奇特,想落天外,层次分明,语言通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强烈的爱憎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田中耕种的男儿,终日劳作腹长饥。

(2)(3)梭女,手织身无衣。

窗下穿梭的女子,手里织布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4),化为嫫母(5)姿。

我愿燕赵的美女,个个都变成丑妇。

一笑(6)不值(7),自然家国(8)

一笑再也不值钱,自然能国强家富。

注释

(1)垅:田地分界的埂子,这里泛指田地。

(2)下:一作“前”。

(3)抛:一作“掷”。

(4)燕赵姝:燕赵的美女,泛指天下美女。燕赵多美女,故称。

(5)嫫母:相传为黄帝的妃子,很有贤德,但相貌很丑。

(6)一笑:封建统治者为博取美女的欢心,不惜一掷千金,故有“一笑千金”之语。

(7)钱:一作“金”。

(8)肥:富裕,富有。

创作背景

于濆生活在社会下层,对于当时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在其作品中,往往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对这一主题进行集中的反映。在他存世不多的诗篇中,大部分都触及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苦辛吟》即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拼音版

xīnyín

lǒngshàngérshǒuzhòngcháng

chuāngxiàpāosuōshǒuzhīshēn

yuànyànzhàoshūhuàwéi姿

xiàozhíqiánránjiāguóféi

作者简介

于濆

于濆

晚唐诗人

于濆(生卒年不详),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懿宗咸通二年(861)进士,官终泗州判官。与刘驾、曹邺等不满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时弊,自称“逸诗”。其诗今存四十余篇,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之作。有《于濆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