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村居苦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酷寒季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之情。全诗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1)。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回观(2)村闾(3)间,十室八九贫。
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唯烧蒿棘(4)火,愁坐夜待晨。
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5)尤苦辛(6)。
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顾(7)我当(8)此日(9),草堂(10)深(11)掩门(12)。
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褐裘(13)覆絁被(14),坐卧有余温。
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15)。
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念彼深(16)可愧,自问是何人(17)。
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1)五日雪纷纷: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2)回观:遍观。
(3)村闾: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4)蒿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5)农者:种田的人。
(6)苦辛:痛苦酸辛。
(7)顾:可是。
(8)当:值,在。
(9)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
(10)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
(11)深:隐藏。
(12)掩门:闭门。
(13)褐裘:布面的皮袍子。
(14)絁被:绵绸被子。
(15)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16)彼深:彼,指农民。深,甚。
(17)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村居苦寒》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813)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