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太夫人西还

徐灿 〔清代〕 徐灿

旧游京国久相亲,三载同淹紫塞尘。

玉佩忽携春色至,兰灯重映岁华新。

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

料得鱼轩回首处,沙场犹有未归人。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方太夫人西还》是清代诗人徐灿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的第一联叙述作者与方太夫人的情谊;第二联写听闻送方太夫人被赦西还的感受;第三联再次申述了与方太夫人之间友谊并道出友谊可能中断的伤感;最后一联是作者的推测,表达了作者羡慕方太夫人归家而自己想归不能归的惆怅心情。这首诗诗文朴实,运用比兴,委婉含蓄,抒情真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旧游京国(1)久相亲,三载同(2)紫塞(3)尘。

当年我在京师游玩时,就和方太夫人相互亲近,后来又一同留在塞外三年。

玉佩忽携春色至,兰灯(4)重映岁华新。

携带玉佩的贵人忽然带来了如春色般的消息,美丽的灯笼重新映照出新的年华。

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5)夙因(6)

我与方太夫人历经坎坷,增进了友谊,但由于方太夫人一家的得赦归家,过去的缘分就此中断了。

料得鱼轩(7)回首处,沙场(8)犹有未归人(9)

料想方太夫人登出离走,还会回头凝望,记得边城还有我这个未归人。

注释

(1)京国:京师。

(2)淹:留。

(3)紫塞:泛指长城以外。

(4)兰灯:美丽的灯笼。

(5)云龙:龙回云中,喻方太夫人一家得赦。

(6)夙因:缘分。

(7)鱼轩:贵妇所乘的车,此指方太夫人。

(8)沙场:这里指东北流放之地。

(9)未归人:指作者。

创作背景

顺治十六年(1659)初,方拱乾因丁酉科场案出关流放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遇赦回归。康熙元年(1662)春,方拱乾及其夫人方氏行经沈阳,并与陈之遴夫妇晤面时,徐灿赋《送方太夫人西还》诗以送其行。

拼音版

sòngfāngtàirén西hái

jiùyóujīngguójiǔxiāngqīnsānzàitóngyānsāichén

pèixiéchūnzhìlándēngzhòngyìngsuìhuáxīn

duōjīngkǎnzēngjiāosuìpànyúnlóngduànyīn

liàoxuānhuíshǒuchùshāchǎngyóuyǒuwèiguīrén

作者简介

徐灿

徐灿

明末清初女词人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蕨,又字明霞、明深,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陈之遴继配。幼颖悟,通书史。陈之遴两次流徙,均曾随行。康熙十年(1671),奉旨归之遴之骨。晚年学佛,更号紫笞。早年雅好吟咏,尤喜为词。被词人陈维崧誉为南宋后闺秀第一。有《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